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更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又称角黍、筒粽,是端午节的传统节日食品,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于汨罗江怀沙殉节。后世为纪念屈原,以互相送粽子来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粽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并在年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印象中,小时候端午节前一个月,家里妈妈就会找粽叶,很小的时候,最简单的粽子就是白糯米煮的,裹的小小的,煮好剥开来,轻轻沾点白糖,混合着粽叶的清香,送进嘴里最好吃。后来家里条件好了,快到过节了,晾架就会吊着用细纱布裹着的红豆沙,锅里煮着肉,有时候还会弄火腿、咸蛋*、腊肉、腊肠等等。
一直以来我们老家大部分吃的粽子都是甜的,陕南人最爱吃腊肉,近几年有人突发奇想做了咸的肉粽子。腊肉粽子流行于湖南、湖北等华中地区。腊肉粽子有多个类型,主要根据其腊肉的切法、与腊肉放入糯米的时间而定。而被誉为端午故里的湖南岳阳(汨罗)一带,腊肉粽子更是特色鲜明,味道醇厚,色香味俱全的一大美食。
端午节快到啦,要吃粽子喽。我们家这些年都是自己包,原因是多年前我妈买了15个价格不算便宜的”肉粽“,15个吃完一点肉星都木有看到...还是自己动手做吧,经济实惠,真材实料,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调味。粽子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粽叶,糯米,腊肉,老抽,生抽,盐。(注:跟月饼只吃蛋*莲蓉一样,粽子我们家也只吃腊肉粽,所以这里以腊肉为例,喜欢甜口咸口,自行选择。)除了普通的糯米,今年我特意增加了营养更佳丰富,“颜值”也更高的五彩米。这款五彩米腊肉粽绝对也是肉粽子中的奇葩,不过还真的是特别好吃。
主料:糯米克、五彩米(黑米、红米、*米、绿米、紫米)各克、腊肉克
辅料:干粽叶50片、生抽2茶匙、老抽5茶匙、棉线1捆
1、糯米、五彩米分别用清水泡8~12小时,粽叶也用清水泡2~3个小时。再把粽叶开水下锅煮几分钟,可以适当放点食用油,然后捞出浸在凉水里;
2、腊肉用沸水煮3~5分钟,去除表面油脂和脏污,将煮好的腊肉切小块备用,尽量肥瘦切一起,或是肥瘦分开放,这样包的时候可以肥瘦搭配着来。另:腊肉够咸就不必放盐;腊肉够肥就不必放油。
3、泡好的糯米(五彩米糯性不是特别好,所以需要搭配一些糯米)用清水洗净,沥干水,加入老抽和生抽搅匀(有的可能会加一点油,我选的腊肉里面有油脂,所以就没加),包的时候和各种颜色的大米分别拌匀。
4、先把粽叶的硬枝剪掉。注:我不知道我包的这种粽子叫什么粽,反正自家吃,包起来不露米就行~另:根据粽叶的大小,一张或两张粽叶都行,这种包法若是两张粽叶,就要重叠在一起。
5、取两片粽叶叠,在粽叶的中间点将粽叶卷成筒状,注意要卷紧,特别是底部要收紧,不要卷出老大个洞,会漏米的。填入2/1的糯米,可以用筷子轻轻往下捅一捅。用勺子压实,放入2小块腊肉,肥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把握。(我喜欢吃带一些肥肉的,这样粽子才香)
6、面上继续铺上糯米,8分满即可,用勺子稍稍按压紧实。把左边的粽叶往右折,右边的粽叶往左折,也就是左右对折啦,折好后的粽叶要有重叠的部分,这样才不会漏米。也就是:要么拿左边的叶子叠在右边的叶子上,要么右边的叶子叠在左边的叶子上,不能呈11的样子,中间不能漏缝儿,会漏米。接着把上半部的粽叶往粽尖方向(往下)折叠,捏紧。压实后用粽叶包好,缠紧棉线(原谅小编没办法把这段讲的更清楚,因为其实自家粽子只要包紧就可以了,至于好看的形状需要熟练后才能包出来,实在是看不懂的可以找视频学习一下)
7、锅里烧水,开锅后放入包好的粽子,水量要没过粽子(我后面换了口大锅)。我是下了粽子再次开锅后盖上锅盖,一直小火,保持锅里是开锅状态,煮了1个半小时,开中火我怕水烧干了,也怕扑锅,因为我也不能一直守着煮,还有别的事儿呢
8、时间到后关火焖1个小时,捞出晾凉后就可以吃了。煮好后放凉,用食品袋装起来放进冰箱冷冻,想吃的时候就拿出来蒸透就可以啦。粽子蒸好后不要马上趁热吃,放凉一会吃会更黏更劲道哦。我喜欢温热的时候吃,味道不错,口感也好。喜欢的亲,动手做起来呗,自己做,干净卫生,用料足,材料放心,也比买的实惠呢!
腊肉粽子由于其原料使用新鲜地道腊肉,所以最明显,就是透着腊肉的香。同时由于其所用新鲜粽叶、新鲜麻来进行包裹,又在浓厚的腊肉香下透着淡淡的青香。此是谓香也;在腊肉粽子里,选用腊肉,而腊肉由于其已经过近半年的制作,味道深入。再在煮棕过程中,将其味道渗入糯米中,如此形成的粽子,口口入味。此是谓之味也;而腊肉粽子,不管是整体一串,还是单个,或者粽色,都相得益彰。在传统制腊肉粽子过程中,之所以选用麻或棕叶,不仅是其香,还有它们一下分多股绳。所以包出来的粽子,全部就成为一大串,层层叠翠。另外其包成传统的角状,若羊角则亭亭玉立,若牛角则敦严厚重。另外其里,则在腊肉、棕叶等煮渗下,成为淡*,而腊肉时而点缀其间。此是谓之色也。故腊肉粽子实色香味三者俱全,小吃中一大佳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