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精品中医疾病病症处方手册让你看过就
TUhjnbcbe - 2023/2/21 17:17:00
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

第七章外科临床常见疾病辨证

中医外科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中医学的发展,外科也就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学科。

在诊断上,外科也和内科一样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病史问诊,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病理、X线、同位素、超声作出西医诊断,同时通过四诊进行中医辨证分析,分型进行治疗。在辨证分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起来,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些都是外科的辨证特点。

在治疗上,除了重视整体治疗以外,还要注意局部治疗。在整体治疗中,消、托、补是三个常用的治疗法则。所谓“消法”也就是用消散药物和手段,使病损早期消散而获愈,因此有以“消为贵”的说法。具体地说在应用时必须针对其病因病理和证候的特点,加以辨证施治,例如有表邪者解表,有里实者攻下,有热者清热,有寒者温通,气滞者行气,血瘀者活血等。

所谓“托法”也就是在疾病中期,用托*生肌的药物托邪外出,临床上又需要配合清解的药物或扶正药物,予以清透或补托。

所谓“补法”就是在疾病后期,用补益的药物益损补虚,扶助正气以祛除余邪,促进恢复。在局部治疗方面,根据局部特点辨证用药,能够与整体治疗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以提高疗效,对于轻浅的疮疡,单纯使用外治法,同样可以奏效。

一、面部疖肿

面部疖肿,同属中医的“疔”。多因过食膏粱厚味,脏腑蕴热蓄*,且外受火*侵袭,以致脏腑之蓄*与火*之邪相搏,蕴结肌肤蒸腾于上,成为面“疔”。因面部淋巴管与血管网络丰富并与颅内相通,火*之邪易深陷而致“疔*走*”之危症,故应警惕。

二、痈

痈是指多数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或多个疖融合而成。

此病多因内蕴湿*或阴虚火旺,外感风热湿热之邪,内外合邪,*热壅遏,营卫失调,以致气血凝滞,经络阻隔,*热炽盛,溃腐而成痈。

有时患者合并有消渴。

高热烦渴者,加生石膏、大青叶;大便秘结者,加大*、瓜蒌;气虚明显见有少气乏力者,加*参、冬虫夏草、*精;阴虚明显有口渴,盗汗,舌质红者,加知母、玉竹、石斛、玄参、麦冬、浮小麦、生牡蛎;血虚明显见有面色

①酿脓期早期可作热敷、理疗、红外线治疗,疮面溃破可用黑布化*散膏,或用铁箍散软膏、化*散软膏各半混合外用。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用如意金*散外用。

疮面破口后腐肉较多时,可用紫色疽疮膏,或用京红粉纱条填充,外敷化*散软膏。脓汁引流不畅,发热持续不退时,换药时应彻底地剪除腐烂坏死组织,必要时做切开引流。

②收口期外用生肌散,珍珠散或龙珠软膏,如疮面过大,可行植皮术,以尽早消灭疮面。

①酿脓期犀*丸,每服6g,日两次。

小败*膏,每服15g,日两次。

连翘败*丸,每服9g,日两次。

②收口期可用小败*膏或连翘败*丸,配合八珍丸,每服1丸,日两次。

气虚者,可用人参养荣丸,每服1丸,每日两次。

阴虚者,可用养阴清肺丸,每服1丸,每日两次。

三、急性蜂窝织炎

急性蜂窝织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所引起的皮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属于中医“痈”的范围,多因内蕴湿*之邪,外因皮肤破损*邪乘虚侵入,以致局部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郁而化热,腐肉成脓发而为痈。

四、深部脓肿

深部脓肿是指筋膜下、肌肉等深部组织化脓性感染,所形成的脓肿。本病多因疔、痈等余*未尽,或跌打损伤,血溢络阻,染*焮发,而正气无力托*外出,以致*邪深入,肉腐成脓,甚则蚀筋腐骨,内窜脏腑。属于中医“余*流注”和“瘀血流注”等范围。

①高热不退者加柴胡30g,荆芥穗9g,薄荷6g,生石膏30g;热*盛者,加*药子、大青叶、板蓝根;病程日久,低热不退者,加青蒿、地骨皮、柴胡、生地*;阴虚盗汗者,加浮小麦;病位在上肢加桑枝、姜*;在下肢者,加*柏、牛膝。

整个治疗过程中均可加犀*丸,每服3~6g,每日2次。

局部红肿明显者,加芙蓉散,*酒调;或如意金*散,用茶水调外用。

②脓肿已形成者,初期可用铁箍散软膏加麝香0.3~0.6g,外敷,或用铁箍散软膏加化*散软膏或芙蓉膏混合外敷。

③脓肿已形成者,可行局部穿刺抽脓,抽脓后可用生理盐水灌洗脓腔,可注入抗生素。抽脓液后应加压包扎,促使脓腔缩小到消失。

④脓腔已形成者,若脓液较稠,坏死组织较多,穿刺抽脓效果不佳者,可行切开引流。

五、急性淋巴管炎

淋巴管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称为急性淋巴管炎,多因火*内侵流窜经络而致,中医称为“红丝疔”。

高热烦躁者,加生石膏30g,*连5g,竹叶10g,或加牛*清心丸1丸;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0g,陈皮10g;大便干燥者,加大*10g,玄参15g;肢体肿胀者,加猪苓、防己、金银花藤;疼痛较重者,加乳香、没药、地龙;发于下肢者,加牛膝、*柏;发于上肢者,加姜*、桑枝。

六、急性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多继发于其他化脓性感染。多因外感风温、风热、火*之邪,内夹痰火结于少阳、阳明之络而致。

恶寒发热,表邪未解者,加薄荷、防风、牛蒡子;发热持续不退者,加天花粉、生石膏;热盛伤阴者加生地*、石斛;大便干燥者加大*;*热炽盛,局部红肿,蔓延扩大者加金银花、*连、败酱草;若已破溃,血腐肉不脱者,炒穿山甲、炒皂角刺改为生穿山甲,生皂角刺;气虚者加生*芪、桔梗;若溃后*热虽去,久不收口者,去板蓝根、*芩,加生*芪、*参、白蔹;若溃后脓汁清稀,余*未清,收口延续者去蒲公英、板蓝根,炒穿山甲、炒皂角刺改为穿山甲炭、皂角刺炭,另加白术、白及、陈皮。

①红肿期用芙蓉膏,鱼石脂膏;脓肿形成后,可外用铁箍散与化*散软膏各半外敷。

②破溃后可用甲字提*药捻、朱红纱条、提*散换药,也可外用龙珠软膏。

七、脓*败血症

化脓菌、*素自局部病灶侵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性感染称为脓*败血症,包括*血症、败血症和脓血症。本病多因患疔*或痈*,*热炽盛,正气虚弱,正不敌邪,邪*内窜入营血,侵犯脏腑,流注经络,*势扩散而致,属于中医疔*走*、痈*内陷等范围。

恶心呕吐者,加石斛、麦冬、竹茹;大便秘结者,加大*;高热不退者,加羚羊角粉0.6g、蒲公英、败酱草;出现*疸者,加茵陈、金钱草、白茅根、龙胆。

脓*败血症是由于局部感染,细菌随血流遍及全身所致,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必须中西医结合积极抢救治疗。

八、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属于中医痉症、破伤风、金创痉、产后痉、脐风等范围。多因风湿*邪,壅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筋脉拘急而发病。

重型汤剂煎成ml,每次20ml,每6~8h1次,鼻饲。破伤风是一种严重感染疾病,治疗与护理方面需要注意中西医结合。

九、烧伤

烧伤是因为物理、化学、放射线等各种热源所引起的机体的急性损伤,属于中医“水火烫伤”范围。

严重的烧伤,尤其是大面积烧伤可以采用中药治疗。

(温馨提示:全文小说可点击文末卡片阅读)

临床加减

①亡阴气脱型:高热口渴尿少者,加生石膏、竹叶、水牛角、牡丹皮;火*攻心,见有神昏谵语者,加灯心草炭,绿豆衣,生玳瑁,或紫雪丹或安宫牛*丸;恶心呕吐者,加竹茹、天花粉,生姜;血尿、尿少、尿闭者加白茅根、藕节、通草、车前子;火*伤肝,动风抽搐者,加全蝎、钩藤、羚羊角。

②*热炽盛型:高烧谵语,烦躁不安者,加安宫牛*丸或紫雪散或羚羊角粉;尿少、尿闭者,加泽泻、车前子、葶苈子;食欲缺乏,纳呆腹胀者,加焦三仙、砂仁、豆蔻、陈皮、莱菔子;便秘者,加大*、瓜蒌;腐肉不脱者,加白芷、桔梗、天花粉;口烦渴,舌尖红干者;重用石斛,加天花粉、玄参;热深厥深,四肢发凉,脉微欲绝者,加独参汤或参附汤频服。

③气血两虚型:脾胃虚弱,纳差者,加陈皮、山药、扁豆、砂仁;腐肉未脱者,加白芷、桔梗;失眠多梦者,加何首乌、酸枣仁、远志、山茱萸;小便不利全身水肿者,加泽泻、车前子、冬瓜皮、西瓜翠衣;血虚,面色

小面积创面的局部治疗

①浅2度烧伤,有水疱者,在无菌条件下用注射器抽空。浅2度烧伤可用烧伤1号油纱条隔日或隔3~4日换药,也可用紫草油纱条隔日换药,或用五白粉撒布后行暴露疗法。

②深2度烧伤清除腐肉坏死组织后,可用烧伤1号油,待腐肉脱落后,再用烧伤1号油纱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五白粉撒布行暴露疗法,隔日清除结痂,消*后重复撒布,否则容易造成感染。

③3度创面,有黑色焦痂,腐肉或骨面暴露者,可用甲字提*粉撒布,朱红纱条覆盖或用甘草油清洁创面,剪去焦痂,外用烫伤2号油纱条,待腐肉脱净,肉芽新鲜,分泌物不多时外用生皮粉撒布,外敷甘乳膏。

烧伤瘢痕处理

内服药:大*虫丸,1/2~1丸,早服;散结灵3~5片,晚服。

十、褥疮

瘫痪或慢性病患者,长期卧床不起,因肢体废用不遂,或因长期皮肤受压而致气血流行不畅,肌肤皮肉筋脉失养坏死成疮,中医称为“席疮”。

气虚体倦,食纳不佳者,加人参;血虚面色

①早期褥疮,局部压迫紫暗红晕而皮肤完好者,可加强翻身。局部按摩的基础上,配合红外线照射,并用50%酒精局部湿敷。

②局部红肿浸润明显者,用如意金*散茶调后外敷。

③浅表溃烂,可外用龙胆紫,渗液较多可用0.1%利凡诺液或0.5%*连液湿敷,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④创面较深,坏死组织较多者,可用双氧水冲洗,再用京红粉撒布疮内或用京红粉纱条填入疮面。

⑤若疮面暗淡塌陷,脓汁清稀,腐肉不脱,可用紫色疽疮膏,加肉桂面、人参面少许。

⑥若脓汁稠厚腐肉较多可用双氧水或小苏打冲洗后用朱红纱条外敷。

⑦腐肉已尽,肉芽鲜红者,可外敷珍珠散。

⑧疮面过深,脓液引流不畅,创口经久不愈时,可做局部切开清创引流术,创面过大,肉芽创面新鲜者可配合游离植皮术,以早日清干创面。

⑨疮口收口迟缓,腐肉不多,可用蛋*油。

十一、下肢慢性溃疡

本病中医称为疮,是发生在下肢经久不愈合的溃疡,多因湿热下注,或因湿寒凝滞,以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肌肤失养,溃疡而成疮。

①湿*热盛型:高热、局部红肿明显者,加败酱草、天葵子、大青叶;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红花、鸡血藤;局部水肿渗透液流津者,加白术、茯苓、泽泻、生*芪、川木通;局部疮面紫暗,腐肉不脱者,加苦参、丝瓜络、白芷;周围皮肤瘙痒有皮疹者,加苦参、白鲜皮、地肤子。

②湿寒凝滞型:脾虚气弱,下肢水肿者,加山药、扁豆、陈皮;血瘀络阻,结节肿硬者,加伸筋草、玄参、丝瓜络、桃仁、红花;疮面周围瘙痒有皮疹者,加地肤子、苦参、*柏、白蒺藜;疮面边缘硬肿紫暗锁口,肉芽晦暗或淡白者,加白蔹、丹参;畏寒肢冷,腰酸疮面发白加附子、肉桂、人参、熟地*、鹿角胶、狗脊。

①急性溃疡,局部红肿流液,可以用马齿苋60g、*柏15g、败酱草30g,煎水外洗,或用0.1%利凡诺液湿敷。

②伴有湿疹者,可外用氧化锌油。

③表浅溃疡,周围肿硬者可用甘乳膏,溃疡面可用紫草油。

④溃疡经久不愈,疮面可用蛋*油。

十二、颈部淋巴结核

颈部结核性淋巴结炎即颈部淋巴结核,多因肝郁气滞,痰湿凝滞,或肺肾亏损,痰火凝结而成,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中医称为“疡”或“鼠疮”。

①硬结期:可选用紫色消肿膏。

②脓肿期:可外用芙蓉散。

③破溃期:可外用京红粉纱条或1%链霉素纱条。

可酌情选用下列中药。

内消连翘丸,每次9g,每日2次。

散结灵片,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

夏枯草膏,每次15g,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

十三、静脉曲张综合征

静脉曲张综合征包括静脉曲张、淤积性皮炎和小腿慢性溃疡,因为小腿慢性溃疡已有论述,这里就简单讨论淤积性皮炎和静脉曲张。

①单纯静脉曲张,可用弹力绷带及护腿。

②有索条硬块者,可用紫色消肿膏。

③皮肤瘙痒有发疹者,可用*连膏,或激素软膏。

十四、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内腔的炎症,同时伴有血栓形成,本病多因肾虚血瘀,脉络阻塞,复感寒湿或湿热之邪所致,临床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浅静脉炎

①急性期:局部肢硬明显者,加赤芍、丹参、苏木、玄参;疼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或乳香、没药;发于上肢者,加桑枝、姜*;发于胸腹壁者,加桔梗、川楝子;发于下肢者,加牛膝、木瓜。

②慢性期:余热未尽,局部疼痛者,加金银花、连翘;肢体水肿,足跟疼痛者,加防己、猪苓或菟丝子、枸杞子;肢凉怕寒者,加桂枝、芥子;条索周围皮肤紫暗,肿硬者,加桃仁、钩藤、丝瓜络或何首乌。

深静脉炎急性期发病急骤,高热腿肿者,加连翘、*柏、板蓝根;慢性期肿痛沉重者,加猪苓、泽泻、防己;疼痛明显者加芥子、麻*、干姜;皮肤肿硬发暗者,加丝瓜络、地龙、穿山甲。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品中医疾病病症处方手册让你看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