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文玩这个东西虽然多以“珠串”的形式见长,但却跟宗教并无多大关联。其原始的作用只是财富的一种“集中管理”方式,只不过在漫长的演变中吸收了部分宗教的理念和当权者的喜好而传承了下去,从而进化出了如今这种多元化的模样。如今“文玩”这一词已经成了志趣高洁的象征,不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谁也不能独善其身,文玩也如此,让我们看看到底是什么将原本高洁的文玩拉下了“水”!
1.东冥:这里指的是从墓里出来的“冥器”,其实没什么可诧异的,我国目前古董市场上八九成都是从墓里“扒土”出来的。我国从古至今都崇尚“风水”和“厚葬”加之我国从古至今死去的王侯将相以及贵胄乡绅基数众多,所以懂些风水学说的不法分子总能轻易找到墓穴,所以如今也是“十墓九空”。而常玩古董的人还要将冥器分为“生坑”和“熟坑”,其实说白了就是“生坑”挖出来之后历经几代人给“养”熟了。不然历史长河中动乱连年,没有永远的王宫贵胄,也没有永远的贫下中农,又怎么会有一直保存完好的传世古董。这些古董之所以能重见天日都是仰仗不同时期的“盗墓贼”所为,不过其逐利之心导致许多国宝流传海外也让人深恶痛绝。
如今虽然国家大力打击,但仍不免有些许小偷小盗,他们偷盗之后往往将货散尽于文玩市场。因古玩这行门槛以定,这种百年墓穴出来的东西难入“内行”的眼,不过新兴的文玩市场因“小白”众多却对其追捧有“价”,这样以来既能高价售出还容易散货。而这些人出货多以古玉以及玛瑙为热门,但这些物件其实定位十分尴尬。首先是历史时间局促,价值偏低,其次质地和雕工相对于如今的器物又略显简陋,这种东西唯一能升值的途径就是再埋个几千年。但是那些文玩界的“小白”却以高价购得,并且贴身佩戴。这其实也是一个大忌,因为毕竟是陪葬的东西来路不明,其中还不乏许多东西是古人用来“封口”用的,试想一下将一个古尸的“肛塞”贴身佩戴还用“脸油”来盘玩是多么违和的一种景象。
2.西盗:前面说的是“盗墓”,但次说的“盗”说的却是盗猎。不知什么时候文玩这个圈里刮起了一种“骨玩”风,美其名曰追求“藏传”,然而却一路从最早的牦牛骨一直玩到了象牙、虎骨、犀牛角。其实藏传佛教之所以多用骨头做念珠是因为他们地处偏远,相对环境闭塞,没有中原这么多的珠宝玉器以及琳琅满目的“草籽”做念珠使用。所以就地取材用食用过的牛骨牛角作为原材料,这体现的是一种心中有法,万物皆持的境界。而如今的人没有学到其心境的精髓,反而将其“外物”发扬光大,开始不断追求“骨珠”的样式以及材质的稀有。
那么既然“合法”的材料大家都有,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偏有这么一些人就要弄一些“非法”的来吸引眼球。于是每年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因盗猎而死于枪口之下,其牙、角、骨大多被销往中国做成了工艺品以及保健品。很多人带着象牙和犀角还号称是“佛学家”,不知道在你胸口那佛珠的背后有多少动物的亡*在嘶吼。或许百年之后你可以盘着你曾经的“荣耀”跟你的子孙讲述你是如何兵不血刃却促进了无数野生动物的灭亡。
3.南邪:当正道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的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人误入歧途,但还要披着正道的光辉。如今什么金刚、凤眼、玉石玛瑙,那些曾经不为人所知的东西在文玩这些年的“经营”下已经变得家喻户晓。当“玩”的东西很多人都知道是什么的时候那份“殊荣”便不复存在,于是大街上多了一批另辟蹊径的人,他们玩的是佛牌、人骨头甚至还有“舍利子”,追求的是一种“庇佑”。像佛牌和人骨头(嘎巴拉)我之前写过很多了,就不多重复,今天着重说一些这些“盘”舍利子的。
首先然我们明确一些“舍利子”的概念,其实在梵语中只要火化之后的骨头都可以叫做“舍利子”,并不是像影视剧中渲染的那样一下烧出来个“宝石”,更不是民间谣传的“肾结石”!不过知道的人毕竟是少数,于是很多不法商贩就开始“伪造”舍利,当然还有很多所谓的“高僧”也在这么做,甚至荒谬的申请了一份“制作专利”这份专利是由一位名叫赵东年的中年人在年申请的,他虽然不是个僧人,但他的父亲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师!并且其后期还用这套方案做了许多“配饰”,甚至开了网店,一时间也是名利双收。荒谬吗?但却是真正发生的事情。邪道吗?但却披着神圣的光辉。
4.北伪:“仿造”可以说是收藏界的一大特色,其实所有的收藏大家而言都是一路“吃药”过来的。要说古董的魅力也在于此,不然人人都是收藏家,哪里还有高下之分。不过近些年来仿造之风刮到“文玩”上却愈演愈烈,各种“酸洗天珠”充斥着拉萨街头,过酸加色的手镯在昆明街头比比皆是,用染发膏泡过的各种菩提子在古玩城的地摊上码得整整齐齐,本应该贴身佩戴把玩的物件却变成了披着艳丽外表的“剧*”伪装者。野生的麻核桃愣是弄成了嫁接量产的农副产品,尼泊尔的大金刚现在也变得可以控制生长曲线,弄得颗颗五星双龙但皮质和密度却惨不忍睹。总之一切为了市场经济,一切为了利润服务。
归根结底如今这汪清潭早就变得浑浊不堪,有自制力者能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自制力差者则随风摇曳,最后迷失方向。所以对诸位有个劝谏,已入行的守住本心,追求真谛,不要为外型所惑,为入行的,还是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