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一般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患者一般在戒酒后治疗1个月左右肝内脂肪减少,轻者数月后消失,重者一到两年消失。
本文重点说说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医学上称之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排除过量饮酒和其它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肝细胞内脂肪沉积,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细胞癌(HCC)。本病我国成人患病率为6%~29%,其中老年人群患病率高达40%。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密切相关的代谢性肝脏损伤,多见于肥胖、代谢综合征、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血压等人群,以及高脂肪、高热量膳食结构的人群和久坐少动熬夜的人群。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也可能出现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和肝脾肿大等表现。其治疗措施主要是积极控制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如改变生活方式,运动治疗和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血糖和血脂,避免应用肝*性药物等。
到目前为止,尚无防治脂肪肝的特效药物。西药常选用保护肝细胞药、降糖药物、降脂药物及抗氧化剂等,但效果有限。近年来临床发现部分中成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中成药应用前必须进行如下疾病进展评估和中医辨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证
患者往往伴有代谢紊乱,容易进展到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脾虚证常见症状: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食欲减退;或神疲懒言,食后腹胀,口淡不渴,面色萎*,大便溏薄;舌淡或伴有齿痕,苔薄白或稍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证
患者往往伴有肝脏活动性炎症,与肝脏病理进展密切相关。湿热证常见症状:胁肋疼痛,口苦口黏;脘闷恶心,小便*赤,大便不爽;舌红苔*腻。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瘀证
患者往往提示伴有进展性肝纤维化。瘀血证常见症状:胁肋刺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络脉怒张;男子可见肌肤甲错,女子可见经行腹痛,色暗瘀块。
经临床验证治疗效果较好的10种中成药:
1、强肝胶囊
药物组成:茵陈、板蓝根、当归、白芍、丹参、郁金、*芪、*参、泽泻、*精、地*、山药、山楂、六神曲、秦艽、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补脾养血、益气解郁。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证为主者。
用法用量:5粒/次,2次/d,每服6d停1d,8周为一个疗程。停1周,再进行第2疗程。
2、五灵胶囊
药物组成:柴胡、灵芝、丹参、五味子。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活血。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脾虚挟瘀证。
用法用量:5粒/次,3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3、大*利胆片
药物组成:大*、手掌参、余甘子。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退*。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证患者。
用法用量:2片/次,2~3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4、壳脂胶囊
药物组成:甲壳、制何首乌、茵陈、丹参、牛膝。
功能主治:消化湿浊,活血散结,补益肝肾。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夹瘀证患者。
用法用量:5粒/次,3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5、化滞柔肝颗粒
药物组成:茵陈、决明子、大*、泽泻、猪苓、山楂、苍术、白术、陈皮、瓜蒌、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小蓟、柴胡、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化浊解*,祛瘀柔肝。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证患者。
用法用量:1袋/次,3次/d,服6d停1d,12周为一个疗程。
6、血滞通胶囊
药物组成;薤白。
功能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阳虚夹瘀证患者。
用法用量:2粒/次,3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7、安络化纤丸
药物组成;地*、三七、水蛭、僵蚕、地龙、白术、郁金、人工牛*、瓦楞子、牡丹皮、大*、生麦芽、鸡内金、水牛角浓缩粉。
功能主治:健脾养肝,凉血活血,软坚散结。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血瘀证患者。
用法用量:6克/次,2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8、健肝乐颗粒
药物组成:白芍、甘草。
功能主治:养血护肝,解*止痛。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功能异常未分型患者。
用法用量:6克/次,2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9、苦*颗粒
药物组成:茵陈、柴胡、大青叶、大*、苦参。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疏肝退*。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证患者。
用法用量:1袋/次,3次/d,12周为一个疗程。
10、克癀胶囊
药物组成:三七、*连、*芩、*柏、大*、白花蛇舌草、山银花、蛇胆汁、人工牛*、皂角刺、人工麝香、冰片、郁金、防风、石菖蒲、甘草。
功能主治:清热解*,化瘀散结。用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热*邪内蕴、瘀血阻络证患者。
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病重者适加至6粒,3次/d。1个月为1疗程,一般用药3个疗程。
参考文献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病管理指南[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32(8):附1页-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