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慧谷家族《线上谈》系列直播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学硕士,执业中医师、执业中药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誉远中医首席医学讲师邱小冬先生,从五运六气、24节气、中医体质、导引术的角度,在线分享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管理。
以下为直播间实录。
新冠肺炎带来的思考
疫情期间的居家,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我在家宅了近20天,没有觉得时间漫长、煎熬。大家可能觉得奇怪,这和我喜欢的专业有关,我家祖传中医,从九几年的大学算起,学习了20多年中医,重点研究中医体质、24节气,最近四五年的国庆和春节长假,我都是闭关式的研究五运六气、中医导引术。
所以,今天我就从五运六气、24节气、中医体质的角度来讲一下疫情期间的身心健康管理,疫情的易感体质,并给出药膳方、中医导引术的建议。
说到最近的新冠肺炎,我们先了解类似的疾病,比如埃博拉、鼠疫、天花、H1N1等等。
从中可以看出来以下几点:
1、流感病*就像一个变化多端的魔*,时不时出来祸害一下人间,然后突然就消失了,人类还不能消灭流感。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人类唯一消灭的传染病是天花,其他诸如埃博拉、鼠疫等都还在。
2、中国是流感的多发国,这和中国人的饮食有关,什么都敢吃,一方面敬畏天地,但总有一部分人认为可以征服自然,所以H1N1、新冠病*这类从家禽家畜身体里的病*就时不时出来告诉人类,你并不是那么强大。
3、虽然中国的流感多发,但死亡率得到有效控制,这就得益于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的庇护。甚至在年的美国大流感中,中药川贝枇杷膏成了美国的网红产品。
建国初期,中国爆发了几次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每次都是国医大师通过五运六气开中药处方,没留下任何后遗症。所以,中医药这种天人合一的思维,很善于解决这类流行病,因为病*也是天地自然的一种。
中医治疗瘟疫确有优势
新冠肺炎、流感等都属于中医所说的“瘟疫”,就是发病以急性外感热病为主,导致疾病的因素不是风寒、风热,而是中医称之为“疬气”,具有传染性、季节性、流行性、地域性等特点。明清时期,温病学说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我举几个例子:
明代吴又可的《瘟疫论》指出瘟疫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需要“延门阖户”,就和今天我们倡导的不出门是一样的。
清代的吴鞠通也是温病学的大师级人物,他创制了一个方子治瘟疫导致的高烧,说这个方子用麝香、冰片等芳香的药物来搜身体里的邪气,然后用牛*、*连这样苦寒来清出热邪。用*金粉、水牛角粉安神,乍一看,这哪有什么药理分析?但中医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种阴阳相互制约的思维方式治病。这个方子就是目前广为老百姓熟知的安宫牛*丸。
国家最近公布的关于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案中,在针对重症高烧,反复高烧退不来的病人,用的就是安宫牛*丸。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所以中医治疗瘟疫是理论和方法都具备的,理论中不可缺的就是五运六气学说,也就是中医对气候引发疾病的认识,才能预防和治疗。
清肺排*汤给予的病因病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方子——清肺排*汤,文件上说的很明白,源自于麻杏石甘汤、射干麻*汤、五苓散等方子的加减,这几个方子就是中医的经方。我整理了这几个方子:
这次肺炎的主要病机是外有表证,内停水湿,机理的由来?一是分析了大量的感染患者的症状,来自临床实践;同时也是分析了发病时候的五运六气。
这次肺炎的发病时间,根据《柳叶刀》发表的论文,最早可以追溯到年12月初,也就是去年的大雪节气前后,而这段时间的五运六气是什么情况呢?这是一个挺复杂的推算方法,要记住几个概念:
1、五行属土五脏六腑对应脾胃,年脾胃不足;
2、在泉,泉在地下,就是下半年气候受到少阳相火的主宰,少阳相火就是
肝胆;
3、五行属金对应五脏六腑是肺和大肠;
4、土生金,火克金,我们看19年的五运六气,土不足,脾胃功能不好,不能生肺金,少阳相火主宰气候,火克金,容易导致肺被外邪侵袭,郁而化热。
广誉远邱小冬易感群的特征及预防膳、居家运动法
新冠肺炎的临床症状:发烧、干咳、乏力、喘、没食欲、腹泻。首先见到的是发烧、干咳,很多病人是喘不过气,然后肺被感染,再就是没有胃口和腹泻,脾胃功能好的话,还能抵抗一阵子,脾胃功能不好,外邪直接影响脾胃。回头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给的清肺排*汤,是对症下药,临床的有效率高达90%。只需要用三副,临床的费用,平均每副药不到四十块钱。我们应该为中医鼓掌。
这一点对于我们居家防疫有关键的启发:
1、易感人群:肺气不足,脾胃寒湿、肝胆火旺——肺气不足容易被邪气,也就是目前的新冠病*侵袭,脾胃寒湿,所以不能生成足够多的气血抵抗邪气,邪气郁结,和体内的肝胆之火结合,容易郁而化热。
此类人群的平时的症状多表现为:口苦、急躁、疲劳、面部油腻、大便不成形、舌有齿痕等。因为肺主气,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头,所以这类人群的体质是痰湿兼气虚。多由于平时压力大,缺乏运动,脾胃被不规律的饮食伤害,符合这三个特征的人群太多了。
2、怎么预防?肺主气、脾胃是气血生成的源头,肺脾受伤,气不足,气,在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在此时就指的是新冠病*,正气就是最近被频繁提到的免疫力。所以,这样的疫情下,提高免疫力,重点在补肺气、清肝火,健脾祛湿,这是居家防疫的重点。
怎么在日常的生活补肺气、清肝火、健脾祛湿呢?接下来我就给出解决方案。
首先,中医药管理局给的方子能否用于预防呢?不能,因为这是治疗用方,如果体内没有邪气,吃这个方子是不合适的。但我们可以从这个方子中找到启发,比如用什么食物健脾祛湿?用什么食物补肺气?食物就可以用于日常的预防了。
其实,国家给的清肺排*汤里还暗含了一个经典方剂,那就是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的二陈丸,组方是:半夏、陈皮、茯苓、生姜、大枣、乌梅,这个方子里半夏是有*的,不能用于日常食物,所以把半夏换成枳实,二者功效相近,但半夏性温,枳实性寒,能够避免二陈丸的温燥。以二陈汤为基础,加减一些能够补脾肺之气山药、*芪,其中*芪太温,所以用量小;麦冬清肺胃之热,滋阴润燥,所以全方不寒不热,适合大部分人使用,而且选材多是药食同源的成分,安全,吃起来也没有怪味。
基础方:山药30g、茯苓15g、陈皮6g、枳实6g、麦冬6g、*芪3g、乌梅6g、生姜3g、大枣6枚。
日常方法:
1、熬粥:选其中的茯苓、大枣、山药、麦冬,还可以自行选择加西洋参3g;
2、煮代茶饮:陈皮、枳实、麦冬、生姜、大枣、乌梅,煮成之后,可以趁热自行选择加薄荷1g,或西洋参3g;
3、煲汤炖肉:基础方上再加葱白2根、花椒、茴香、肉桂适量,建议炖羊肉、猪肉;
当然,根据易感人群的特征,还可以选择一些温补脾阳的中成药,比如龟龄集,里面含有红参、鹿茸、砂仁、丁香等温补脾阳的成分,而且是有近年历史的老方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国家级保密配方,功能是通过温补脾肾而扶正补虚。
如果身边有新冠肺炎的病人,已经康复了,中医认为外感热病之后,容易气虚和阴虚,所以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合生脉饮作为康复用方:
*芪15g、陈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术10g、人参10g、当归6g、炙甘草5g、麦冬15g、五味子6g、生姜3g、大枣3枚。
提高免疫力的方法还有在起居上要充足的睡眠,还有目前还一直倡导的常通风、勤洗手、不出门等措施。
另外,在心理上要保持积极乐观,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教授谢尔顿·科恩教授通过对名成年人的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多的人更不容易得流感,其中积极情绪少的人患流感几率为26.1%,积极情绪高的人患流感几率为15.5%,积极的情绪包括喜悦、感恩、宁静、兴趣、希望、自豪、好玩、激励、敬畏和爱等,所以保持希望,保持感恩,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对于抗病*都是有利的;还有就是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人和兴趣,很容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于抗病*是好的。
在专注中,目前最常用的就是静坐、禅修、瑜伽等。往远了说,古代最长寿帝王乾隆,就非常喜欢藏传佛教的禅修;近了看,比如马云热衷于推广自己的太极禅;从专业角度看,国学大师南怀瑾喜欢各种禅修、导引术,国医大师邓铁涛也极力推崇八段锦。
最后我想说,肺炎是疫情,但也有启发。这一疫之后,我相信中医一定会在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更加被各位认可,而各位的健康意识,不用医生提醒,也应该提高了很多。
特别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