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红烟作坊
桐乡有三宝:杭白菊、小湖羊皮、晒红烟。桐乡从明嘉庆年间开始种植烟草,至今已有余年历史。清代至今一直是全国名晒烟产区和出口基地。按晒制后的颜色分类,桐乡所产的烟叶属晒红烟。其特点是叶色均匀、色泽红亮,味香浓醇、油分丰润、质地柔韧,不易破裂,是制作雪茄外包烟和混合型卷烟的优质原料。
新鲜烟叶用烟片夹子夹住,经过曝晒后,会呈现出亮红的颜色,并有浓郁的烟香。刨烟时,将几十张烟叶码压在一起,紧紧固定在呈斜面的刨床上。刨具的外观与木匠用的刨子类似,但刨斗要大得多,以容纳刨下来的烟丝。木匠刨木料是平刨,刨烟是自上而下竖刨。刨斗长约六七十厘米,宽约30多厘米,像一条微型的船。刨时为了润滑,往往要上油,同时也使得烟丝油亮润泽,外观上好看得多了。刨工手持六七斤重的刨刀,弓着腰使劲慢慢向下推,一天刨下来,腰酸腹痛,很是吃力。所以刨烟的工人要尊称“师傅”,没有几十年的功力也是不行的。以前,在劳作了一天之后,乌镇的老百姓就会选一些烟丝,卷在烟袋里面,抽一支晒红烟,缓解疲劳,在吞云吐雾享受飘飘然的感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香烟的种类越来越多了,抽起来都很方便,所以抽,抽晒红烟的人越来越少了。其实,晒红烟主要是做为混合型卷烟的原材料出口。烟叶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诸国及港澳地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篦梳作坊
角梳是以牛角、羊角为原料,采用传统的工艺手工制作而成。牛角梳材料有水牛角、*牛角、牦牛角,绵羊角,山羊角、螺丝羊角等。好的角梳手感温润,厚实,色泽圆润,手感好。每天用角梳头数次,可以起到按摩大脑头皮和头部神经,促进血液循环,放松紧张和疲劳情绪的作用。
真与假根本的区别是:真牛角梳不起静电,受热状态下会有牛角的臭味,摸上去有手感,比塑料梳重一些,会有血色和纹路;而假牛角梳则没有以上特征。至于角梳的质量优劣,主要从原材料,做工,厚度,光泽度以及加工精度区别。质量低劣的牛角梳手感差,缺乏光泽,色泽暗淡,有裂纹,容易断齿。
铜器作坊
在我国古代多指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乌镇的铜器作坊,主要制作出售铜器工艺品,老师傅凭借他的心灵手巧,里面很多的器物上的图案,都是传统的吉祥图案,还有些是具有乌镇特色的图案,大多是门环或锁形状,非常古朴。
杭白菊特产
杭白菊其实并非产于杭州,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杭白菊之乡”的桐乡市,是杭白菊的原产地,享有“杭白贡菊与龙井名茶”并提的荣耀。杭白菊又称甘菊、白菊,是我国传统的裁培药用植物,为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经现代药理证明:杭白菊具有止血痢、消炎、名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近年来杭白菊的制作由灶蒸日晒发展为微波干燥,真空包装,品质尤佳。
为何称其为“杭白菊”呢?据传,早在民国初年,桐乡的白菊花九便誉满海内外,被当时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转手销往南洋各国。而桐乡本地的菊商朱金伦也因此得益匪浅。
于是,朱金伦从农民手中把晒干的白菊花收购进来,经过精心处理,加工和包装,并按茶商汪裕泰的要求,贴上商标和产品说明,然后通过茶商转卖给南洋商人梁老板。徽帮茶商汪裕泰是个精明的老板,他深谙商界竞争之道。为防止南洋商人甩掉他这个中间商,就吩咐朱金伦,在所有桐乡出产的白菊花封包上,贴上“杭州西湖金伦茶庄出品”字样。
后来,精明的梁老板果然使出“过河拆桥”的伎俩。他撇开汪老板直接去杭州寻找“西湖金伦茶庄”,当然他是找不到的。但从此桐乡的白菊花九冠上了“杭白菊”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作为杭白菊的中国原产地,乌镇白菊自是出身正宗,品味具佳。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金*,朵大肉厚,香浓而幽雅,味甘而醇郁。配以美器,泡茶色香味具佳;煮汤沐浴,则润滑肌肤,消痱止痒;以花入肴,亦是乌镇一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