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三大奇药
TUhjnbcbe - 2022/3/9 17:51:00
怎样补黑色素 http://m.39.net/pf/a_4654662.html

本文源自网络,经整理。

央视2套曾经有一档非常受欢迎的节目,叫《鉴宝》。有一位持宝人的藏品是光绪丁酉年间的一方“八宝五胆药墨”。经专家团鉴定,该方药墨确为光绪年间所制,专家团给出的市场参考价格是元。

故宫博物院张淑芬研究员在点评药墨时指出:“这个药墨,它的名字就叫做八宝五胆,因为它在墨中加入了八种珍贵的中药材,还加入了动物的一些胆。它的主治是消炎、止血、止痛,治一些难杂症。在这方墨上还雕注了光绪年间和育宁堂。育宁堂是在康熙和雍正年间,由江西婺源派的詹子云所设的堂号,他在这里边做了八宝五胆药墨,所以,在光绪的时候就沿袭了康熙、雍正年间育宁堂的药方。”可见,八宝五胆药墨的成药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康熙年间。

中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漫长几千年的岁月里积累了很多经典的药方,药效神奇、适用广泛、救人无数。在节目开始的时候,主持人给观众朋友们抛出了一道知识问答题:在中国的医药史上,“八宝五胆药墨”与下列哪两种中药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三大奇药?

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认知中医药相关知识,本期小编将向大家介绍中国古代的三大奇药:墨药、*药和白药。

八宝五胆药墨

“八宝五胆药墨”由清代制墨大家胡开文创制,成方源于《育宁堂颐世方书》(光绪本)—杂症门目录。该药选用了水牛角浓缩粉、羚羊角、麝香、冰片、珍珠、蟾酥、牛*、朱砂等8种珍稀药材和牛胆、熊胆、蛇胆、猪胆、青鱼胆等5种动物胆液及其他草本药材共22味融于墨锭,故名“八宝五胆”。

八宝五胆药墨为传统中药,也是拥有全国唯一药墨批文的国药准字号产品。其具有悠久的历史,属于名贵、珍稀、奇效的百年传承独家中药,具有消炎解*、活血止痛、凉血止血、消肿软坚、防腐收敛功效,广泛用于吐血、咳血、鼻衄、便血、赤白痢下、痈疽疮疡、无名肿*、顽癣、皮炎、湿疹、痤疮、带状疱疹的预防和治疗,同时还具有抗肿瘤及保肝护肝的作用机制。

“八宝五胆药墨”作为新安医学和徽墨之瑰宝明珠获奖无数,曾被《人民日报》、《医药经济报》、《健康文摘报》等多家媒体报道。CCTV-2鉴宝栏目、《中国文房四宝》纪录片等对“八宝五胆药墨”均有介绍;《红墨坊》电视剧以“胡开文”为原型,以一方绝世奇墨“八宝五胆红-八宝五胆药墨”治疗清乾隆帝的生母钮祜禄氏“红狼斑*疮”恶疾为主线展开精彩演绎,相关古墨也被故宫、慈城药商等博物院(馆)收藏。

片仔癀

福建漳州的人民都以闽南话为主,把一切炎症统称为“廣”,在闽南话意为热*肿痛,早期的片仔廣是以长型的条索状生产出售的,因药呈片状,在闽南语中被喊作片仔,在人们需要救治的时候,就切下一片来用,用于“清热解*,凉血化瘀,消肿止痛”,故得名片仔廣,当然也有一片即可去“癀”的意思,很受民间欢迎。闽南旧时风俗奉为“镇宅之宝”,当地人拜访亲朋好友素有赠送片仔廣的习惯。现在为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也是著名的“福建三宝”之一。

片仔癀历史悠久,原在宫廷使用的名字已不可考。据说,明万历年间,一宫廷御医携秘方出离皇宫,辗转迁徙,到福建漳州璞山岩寺出家为僧。后该和尚以其所携秘方及其独特工艺精制成药丸,帮助寺内僧众解除病痛疾苦。凡红、肿、热、*、痛者,只需吞服一片,立见成效。

建国后于年获国家银质奖,年获国家金质奖。远销台湾、港澳、东南亚和日、英、美、法、加拿大等国和地区。

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于年由云南名医曲焕章创制,曲独家掌握其配方并秘密配制,在最初云南白药被称为“曲焕章百宝丹”。百宝丹的功效以治疗刀枪伤及跌打为最,据记载:“凡外伤,只要身软不死,虽人事不省,先入百宝丹,再服虎力散,气绝者渐苏,血流者渐止。伤轻者半月,重者月余即愈。”

自云南白药诞生以来,其配方和制法从不外传,年曲焕章的妻子缪兰瑛将“云南白药”秘方献给国家。卫生部在关于《卫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说明中明确表示,“绝密级事项其一就是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中药制剂,是指由卫生部确定的中成药。如云南白药,其保密期限为长期”。年8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将云南白药配方、工艺列入了国家绝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白药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为众多的患者送去了健康。云南白药具有化瘀止血、活血止痛、解*消肿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支气管及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疮疡肿*及软组织挫伤,闭合性骨折,以及皮肤感染性疾病。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传承了多年的文明结晶。在“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明确提出,要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古代的三大奇药将在此背景下又一次焕发青春,惠及更多患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三大奇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