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揭秘iPhone13电影效果模式,
TUhjnbcbe - 2022/2/12 14:21:00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则纪录片,里面讲解了电影幕后人员的分工。而摄影师往往会配一位「跟焦员」的跟班,这就好似每个打高尔夫的都会有一个球童,每个开拉力的都会有一个导航员,几乎成为电影行业的标配。跟焦员主要只保证镜头的焦点(焦平面)符合摄影导演的需求,也就是确保主体清晰。听起来似乎相当简单的工作,却并非是每个人都能胜任,它对焦点的移动速度、切换准确性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没有常年累月的积累形成肌肉记忆,很难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也很难准确的在不同的焦点之间切换。即使到了如今相机的自动对焦技术有了十足的进步,但电影工业依旧万变不离其宗,依旧全手动,摄影师依然有那么个「跟班」。焦点的移动,会突出人物,也可能会凸显环境,而人眼的本能是追踪清晰的主体,焦点的变化便会引导观众注意力随着焦点而转移,从而实现叙事或者氛围烘托,已然成为电影的一则语言。扎导对此应该很有发言权。如果普通人想要拍出类似这种「电影」的效果,不算后期的话,一台全画幅相机,一个大光圈镜头即可,但从经济性和普适性上来说,可以打个负分了。而今年的iPhone13全系列上的「电影效果模式」可能会是一个新选择。电影效果模式,就是视频人像模式关于iPhone13所有的TVC中,印象最深的依旧是《Whodunnit》和《谁偷了我的iPhone》,电影效果模式的加入,让整个影片的故事感提升了很多,当然后者的演员也是一大亮点。其实,早在苹果9月15日推出iPhone13之前,就有相应的传闻流出,表示苹果会推出「视频人像」功能,彼时并没有觉得会有多「有用」。但当看到《Whodunnit》的广告示范片,以及我们拿到iPhone13系列后,身体力行的「复现」了一段之后,才渐渐明白「电影效果模式」出现的意义堪比iPhone7Plus上的「人像模式」。它们都不是以经典的光学技术做底,而是另寻他法。曾经的「人像模式」与现在的「电影效果模式」都基于多镜头的视差,而非是LiDAR,这也就解释了为何iPhone13全系都支持,而非仅限于Pro系列。目的很明显,就是想与当年的「人像模式」一样去普及。你脸大,你就是焦点.也是基于此,iPhone13全系的「电影效果模式」拍摄效果接近,而识别主体来模拟景深,会以人脸为主,多张人脸下,以大为优先级。它无法识别物体与动物,想要切换,需要人工干预。而在人山人海的场景下,iPhone13可以同时识别多张人脸,但会频繁的切换焦点,此时也需要干预,选出你想
1
查看完整版本: 揭秘iPhone13电影效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