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风多有ldquo痰浊蒙窍rdqu
TUhjnbcbe - 2022/2/8 14:32:00

导读

中风(脑卒中)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每年有万人患病,其死亡率仅次于缺血性心肌病,排名第二,中风的病情复杂多变,所以其治疗也是世界医学面临的难题。本文将从痰浊理论的角度,论述中风病的相关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治疗中风病提供参考。

1中风病因病机与痰浊的关系

祖国传统医学很早就对中风有着深入的研究,历代医家多从风、火、痰、瘀、虚立论,名目繁多。现代诸多医家多重“血瘀”论,然从目前中风特别是急性中风的症状分析,中风从“痰”立论更符合该病的时代特征。

从中风病人的体质类型与饮食习惯来看,中风病人逐步年轻化,且多肥胖,嗜食肥甘醇酒。沈金鳌言:“肥人多中风”,而胖人多痰。张山雷《中风校铨》曰:“肥甘太过,酿痰蕴湿,积热生风,致暴仆偏枯,猝然而发。”过食肥甘醇酒,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引动肝风,夹痰上扰,蒙蔽脑窍,而致病猝发。正如丹溪概括本病为“湿生痰,痰生热,热生风。”由此可见痰为中风病因之首,风、火皆可因其而生。但风、火皆无形走窜之邪,无能滞留,其为病,“动摇”而已。较之风、火,痰为有形之物。中风卒病,必由风、火挟动痰邪,阻塞经络、脑窍而发。无痰焉有蒙蔽之理?故中风无痰不病,痰是中风的实质性病因。

2中风证候特征表现与痰浊的关系

从急性中风主要症状表现看: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丹溪辨曰:“半身不遂,大率多痰。......痰率盛者,口眼?斜,不能言。”《医学传心录》日:中风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名曰瘫痪,大抵多是痰涎流注。综而言之,痰蒙心窍则卒然昏倒,不省人事;痰阻肢体经络则半身不遂;入于颜面则口眼歪斜;阻于舌根则言语謇涩,甚则舌瘖不语。中风重证,喉有痰声,昏迷,涎涌,舌苔厚腻,痰祟之象昭然。通过近年来的临床观察,中风初期或其演变过程中,无不明显的表现出痰的征象。

3中风治疗重在豁痰开窍

急性中风的治疗,控制和预防中脏腑是关键。既然痰是中脏腑的首魁,治疗即应先豁痰开窍,痰祛无以生热,热去风亦自熄。痰邪既除,经络脑窍无物阻塞,则神智复转清明,大大降低患者死亡几率,减少或减轻偏瘫等相关并发症。

在临床上,部分中经络患者,神志虽清,但风阳痰浊症状明显,需防其转为中脏腑重症,应急熄风豁痰。否则,“痰火郁结,用药少效,"甚至中脏损命。临证观察,急性中风尚未有明显痰征者,先用豁痰之法,可防患于未然,减轻病情。急性中风,是值“挽堕拯危,在此一举”之时,应当即立断,急豁其痰,开其窍,待痰祛窍通,再调整阴阳气血,恢复正气,补废救偏,则可缩短病程,减轻病残。

4豁痰开窍药物的选择

安宫牛*丸、苏合香丸、廖氏化风丹是治疗中风开窍药的代表中成药,三种药物均具有豁痰开窍功效,又有一定区别。安宫牛*丸由牛*、水牛角、麝香、冰片、*芩、*连、栀子等寒性药物组成,偏于清热解*、镇惊开窍,用于中脏腑热闭证高热神昏谵语,邪入心包等,是凉开的代表性药物。苏合香丸由苏合香、龙脑、安息香、麝香等芳香开窍药组成,偏于温通开窍、行气止痛,用于中脏腑寒闭证不省人事、牙关紧闭等,是温开代表药品。

廖氏化风丹由21味中药组成,其君药为药母(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川乌等用牛胆汁经特殊工艺炮制发酵而成),具有较强的燥湿化痰、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配伍天麻、全蝎、僵蚕加强君药平肝息风、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的功效;配伍荆芥、紫苏,祛风解表、理气散寒、行气宽中;配伍麝香、檀香、冰片以芳香避秽、开窍醒神、活血通经、行气止痛;苍术燥湿健脾;巴豆霜峻下冷积、祛除痰涎,使所化之痰有出处。廖氏化风丹组方配伍,具备极强的平肝息风、豁痰开窍、活血通络、避秽化浊功效,用于痰湿蒙窍及风阳内动导致的中风昏迷、口眼歪斜、偏瘫不遂、痰涎涌盛等症,疗效显著。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风多有ldquo痰浊蒙窍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