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腾越故事洞山老街子的牛角匠
TUhjnbcbe - 2021/12/20 21:58:00
白癜风治疗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506/7117848.html

20世纪50年代,洞山社区老街子2组的李钟贵、董尉道发明了牛角产品工艺,纯手工制作牛角梳子、刀把、马药勺、墨斗等,在那个时代,这些产品因实用而十分盛行,老街子许多人都愿意学着做,当时2组40多户人家大部分在做。“白天挣工分、早晚做手工”,产品在街子天带到街上卖,牛角刀把销往少数民族地区。那时生产设备简陋,资金短缺,大部分人只有卖了产品后才能腾出本钱进原料,但大家乐此不彼。集体化的时候生产队成立了牛角组,专做牛角产品上交县杂品公司。包产到户后有20多户人家在做,后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冲击,牛角产品不再成为生存的必需而面临淘汰消失,产品销量锐减、产业急剧萎缩。令人欣慰的是,董尉道的儿子董学德传承了父亲的手艺,本村李继凯较熟练地掌握了技艺。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春秋,现今只有他们俩人还坚守在牛角产品作坊,固守着父辈的手艺,并以此维持生计。

董学德—牛角产品抛光

李继凯师傅手工除荒

20世纪90年代以前制作牛角产品纯手工操作。如作牛角梳,怎样把又硬又滑的圆筒牛角制成扁平的牛角梳,局外人很难想象。把一支水牛角锯断成几节,划开后用柴火烘软上榨子榨平,画好梳子式样,用手锯开齿、挫刀理齿,然后拿到布轮上打磨。把布轮安装在一根轴上放于木架上,从叠水河取来的山沙用筛子筛出细的放在一个盆里,抓起潮湿的细沙子放在布轮上,用一根绳子两块踩板两脚上下蹬转动布轮,把梳子放到带沙子的布轮上打磨,梳子即光滑发亮。最后再拿着梳子用稻草灰在手掌上擦到发热,一把光亮、精致的牛角梳子就做成了,白牛角梳晶莹透亮,黑牛角梳则乌黑发亮。这样的梳子用起来感觉舒服,还有降血压的功效。据《腾冲县轻手工业志》记载,年腾冲县产牛角梳把。年后,价格便宜的塑料梳子出现,毫无疑问代替贵重的牛角梳。现在随着大家追求生态、自然,牛角梳子销量又有所回升。再看墨斗的做法:依墨斗的形状取小水牛角为材料,用大刀除荒,手工挫出墨斗坯形,挫平后用刮刀刮平后抛光。在其上面用手锯锯两个耳朵,在耳朵处订两片固定的牛角片,用钻头在上面打5个小眼,用4根小竹棍穿起来成一个线轱辘,再用铁丝做一个摇手柄固定在墨斗的耳朵上即成。

董学德师傅在操作中改装机器

20世纪90年代初进化为半机械化生产,除沙带机直接购买,其他机器即是牛角匠们的发明创造。他们购来马达、皮带、锯盘,到农具厂请人加工、组装,根据需要组装为下料机、打磨机、抛光机,一机多用,各种功能的机械在操作中也可根据需要临时改装。如打磨机改装上布轮即是抛光机,上一点抛光腊把产品打理得光滑、铮亮。而在木架子的两个眼上装起卡子,套起锯盘,就可以开齿。这样的机器用起来实用、安全。尽管一机多用,董学德师傅作坊内的机器仍有6台之多。产品弯曲的地方需用手锯手工操作。

常年累月,李继凯、董学德两位师傅各自在自家的小作坊内专心致志操作,挥洒着汗水,用他们的一双巧手和聪明才智做出一批批牛角产品。他们还在机器的轰鸣声和粉沫飞扬(无*)中教会了各人的儿子牛角产品制作工艺,李师傅还带了学徒工,牛角产品制作工艺得以传承。年,两位师傅都被认定为腾冲市牛角产品制作工艺传承人。李师傅还有着音乐方面的艺术天赋,是洞山洞经队桂香会的一名会员,他积极参加洞经队的演奏活动,我想这也是他的手工生涯中一种很好的调节。

李继凯师傅参加桂香会的洞经演奏

希望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牛角产品以其生态、自然的特点作为旅游文化产品而有更好的销路。

晶莹剔透的牛角产品

文图:杨晓芹

编辑:胡长娇

审稿:王艳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腾越故事洞山老街子的牛角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