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的公历7月22日、23日之间,太阳到达*历°,是大暑节气。与小暑一样,大暑也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而大暑表示天气炎热至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在骄阳的侵袭下,一年之中最热的时光,也就此拉开序幕。这个盛夏时节,我们看过东边太阳西边雨的奇观,听过池塘里的蛙声连成一片,也迎来了大暑三候。一候腐草为莹
萤火虫有水生和陆生两种,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节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成的。
唐代诗人徐夤,专门为这些闪耀在夜空的生命留下了一首诗: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二候土润溽暑
天气闷热,土地潮湿,空气快能挤出水来了!
三候大雨时行
大的雷雨天气频繁出现,一些城市将会进入今年的多雨模式。大雨又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要向立秋过度了。
传统习俗01
浙江地区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02
晒伏姜
伏姜源自中国山西、河南等地,三伏天时人们会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与红糖搅拌在一起,装入容器中蒙上纱布,于太阳下晾晒。充分融合后食用,对老寒胃,伤风咳嗽等有奇效,并有温暖保健的功效。
伏姜中的姜辣素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喝过伏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调房间里呆久后,喝杯伏姜能及时消除因肌体寒重造成的各种不适。
03
喝伏茶
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喝的茶。免费供应伏茶时间一般从农历六月初到八月末。这种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古时候,很多地方的农村都有个习俗,就是村里人会在村口的凉亭里放些茶水,免费给来往路人喝。如今,这样的凉亭很少见到了,不过在温州,这个几百年前的习俗却被一直保留了下来。每个凉亭里都有专人全天煮茶,保证供应。这种茶在温州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伏茶”。
04
喝暑羊
华北地区有在大暑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经过紧张的夏收劳动,人们非常疲倦,应该好好休息一下了。于是,全家聚在一起,每人吃一个香喷喷的新麦馍馍,喝一碗味道鲜美的羊肉汤。
05
斗蟋蟀
大暑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时节,中国很多地区的人们有茶余饭后斗蟋蟀取乐的风俗。大人会先带着小孩到田野里抓蟋蟀,然后到大树底下玩起斗蟋蟀的游戏,可有趣了。
06
吃仙草
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由于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可以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种消暑的甜品。
大暑如何养生一、起居养生
宜少动多静
大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生活居家环境干净整洁
夏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也是细菌容易滋生的季节,大暑时节要勤打扫,保证居室干净整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打开空调有技巧,应先开空调几分钟后再关闭门窗,以减少空调内部及滤网中的细菌在室内停留。
防暑、避寒湿
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避免长时间日照和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在太阳照射最厉害的时候避免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等。
夏季使人毛孔开泄,腠理开泄,风湿病患者极易遭受风寒湿邪侵袭,故天气虽热,不可贪凉,空调房不宜久待,睡眠需避凉风,不睡地板,不野外露宿,不在风扇、空调下及风口处睡觉,否则容易导致关节受凉出现关节疼痛。
二、饮食养生
1、大暑时节暑湿困脾,易使人食欲不佳、倦怠乏力,饮食宜清热祛暑、健脾利湿、消食开胃,可多采用粥类食疗。
◆绿豆粥、丝瓜粥清热祛暑
◆薏米黑米红豆粥健脾利湿
◆糯米木耳大枣粥润肺养胃
◆桂圆粟米粥补益心脾
◆粳米山药枸杞粥补血明目
2、多食新鲜瓜果,如西瓜、丝瓜、冬瓜,清热化湿。
3、注意顾护脾胃,不宜过食生冷寒凉之品。如雪糕、冰冻饮品等。
三、运动养生
《*帝内经》云:“春夏养阳。”大暑时节阳气生发,最适合去户外活动。
大暑时节运动,首先在时间上要避开烈日当头的中午,宜选择安静怡人的清晨或凉爽舒适的傍晚。
运动方式的选择上,推荐风湿病患者选择传统保健术,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关节操等。常年坚持,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脏腑,平衡阴阳,防病治病。
运动当以汗后神清气爽,不觉疲劳为宜,活动强度、时间依自身实际情况而定,不宜做过分剧烈的运动。
四、情志养生
大暑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帝内经》说:“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大暑时节,暑湿夹杂,暑为阳邪,易伤津耗气,易扰心神,常常引发神不安宁、急躁易怒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情志方面要注意保持“心静”。《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戒躁戒怒,保持心气平和,做到“心静自然凉”。静心投入生活、学习、工作中去,积极乐观,保持愉悦而稳定的情绪。可通过五音疗法、看书等调畅情志。
●推荐曲目:《胡笳十八拍》,最佳欣赏时间19:00-23:00;《紫竹调》,最佳欣赏时间21:00-23:00。
五、穴位养生
刮痧防暑
刮痧是一种安全、绿色的治疗手段,具有简便、易廉等优势,还可以通过调畅气血、调整阴阳、活血化瘀、排除*素、疏通经络,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效果。大暑时节可以选用刮痧来防解中暑,防止暑邪入侵。
刮痧板可选用水牛角或木鱼石制作,取穴:风府、哑门、足太阳膀胱经、大椎、合谷、内关。刮拭顺序:先刮风府、哑门,再刮背部膀胱经,最后刮前臂内关、合谷穴,以出现深红色或紫红色的痧斑块或痧条块为度。大椎属督脉经穴,为诸阳经交会穴可通阳泄热;配合谷、背部膀胱经可疏泄阳明、解暑清热;配风府、哑门醒脑开窍;配内关清心除烦和胃降逆止呕。
艾灸祛湿
艾灸是用艾炷或艾条,借助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体表腧穴进行熏熨或温灼的一种方法,主要有温经通络、散寒逐痹、调节阴阳、激发正气、防病保健等作用。
穴位选取:中脘、足三里、天枢、三阴交、阴陵泉、血海、脾俞。中脘为八会穴之一腑会,又是胃的募穴,可健运中州。天枢为大肠之募穴,可健脾和胃。脾虚配足三里与脾俞。血海涵养气血,濡养血脉,利化水湿。三阴交健脾利湿,阴陵泉为化湿要穴,利全身之湿。
今日迎大暑,
呼市还会像前几天那么热吗?
根据呼和浩特气象台最新预报,
未来三天全市大部以多云转阴天气为主,
多分散性的阵雨天气,
气温下降,
暑热天气将有所缓解。
但要注意的是降雨同时可能出现雷暴大风、
局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出行请携带雨具注意防范。
未来几天呼和浩特的天气...
更多新闻
来源:呼和浩特日报社新媒体中心综合自百度百科、国学悟禅、广州中医院、人民日报、东方卫视、呼和浩特市气象局编辑:王文艳校对:王方一读:张臻编委:阿拉腾声明: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呼和浩特日报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