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四则一一国医大
TUhjnbcbe - 2021/3/31 19:01:00
初期白癜风         http://m.39.net/pf/a_6858103.html

  医案一
  曹某,女,56岁。以“头痛发热腰痛4天”为主诉,年12月9日入院,初诊。入院时恶寒轻,发热重,少汗,头痛,腰痛,纳差,恶心欲吐,大便2日未解。查体:体温40℃,脉搏次/分,呼吸26次/分,急性面容,面红目赤,口腔上腭见针尖样网状出血点,腋下皮肤见针尖样出血点,腰部叩击痛阳性。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54×/L,中性80%,淋巴12%,尿蛋白(+++),并有管型。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中医辨证为瘟疫(卫气同病),治以辛凉透卫、清气解*、凉血化瘀法。方药如下:银花10g,连翘10g,薄荷3g(后下),生石膏30g(先煎),生知母10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丹参10g,板蓝根15g,大*5g。上药每日2剂,连服2天。药后5小时体温降至39.8℃,9小时体温降至39.2℃,药后12小时解大便1次,自觉症状缓解。
  二诊(年12月11日):体温37.8℃,稍有头痛,腰痛。胃纳一般。上腭黏膜及腋下皮肤出血点增多。白细胞9.6×/L,中性78%,淋巴22%。尿常规:尿蛋白(+)。治以清气泄热、凉营化瘀。方药如下:大青叶15g,银花12g,野菊花15g,知母10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大*5g。1日2剂煎服,连服3剂。寒热顿挫,头痛腰痛得除。第12病日查血象,白细胞7.3×/L,中性72%,淋巴28%;尿检无异常,越过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进入多尿期,因其舌红、苔*、尿多,以滋肾清利法善后,20日痊愈出院。
  按:本例为疫斑热发热期患者,虽以卫气同病为主,但已波及营分,故症见口腔上及腋下皮肤有出血点、面目红赤等候,治疗辛凉透表,清气解*,并参以清营凉血化瘀之品,透热转气,佐以通腑泄热,取得表里双解之效。
  医案二
  严某,男,26岁。年11月20日入院,初诊。3天前突然畏寒、发热、头痛、腰痛,体温持续在39.5℃以上,伴恶心、呕吐,不能进食,乏力,口渴,口苦,心烦不寐,胸闷,大便3日未解,小便量偏少。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收治入院。查体:体温39.7℃,呼吸24次/分,血压90/60mmHg,神志清楚,精神萎靡,烦躁,面色潮红,球结膜充血,轻度水肿,颈胸部充血,口腔黏膜及背腋部见散在性出血点,心率次/分,律齐,各心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腹部略隆起,满腹轻度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肝脾肋下未及,两侧肾区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阴性,肢末不温,舌质红绛,苔薄*,脉细数。血常规:红细胞4.06×/L,血红蛋白g/L,白细胞19.2×/L,中性61%,淋巴39%,血小板50×/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0~11/HP,白细胞2~3/HP,管型1~3/HP。血尿素氮8.2mmol/L。从瘟疫重症、气营两燔治疗。方药:清气凉营注射液(大青叶、银花、大*、知母、淡竹叶)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滴。入院后2小时血压降至40/0mmHg,烦躁不安,不能入睡,肢末凉,压指试验5分钟,发热、低血压休克两期重叠并见。立即静推低分子右旋糖酐ml,低分子右旋糖ml快速静滴,5%碳酸氢钠ml快速静滴。抢救40分钟后血压仍未上升,证属邪*内陷、热深厥深夹瘀之候,遂用升压灵(陈皮)1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推,10分钟后血压上升至60/40mmHg,继取升压灵2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ml中静滴。3小时后,血压上升至90/40mmHg,再用升压灵15ml加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滴。5小时后,血压恢复正常,稳定在/70mmHg左右。7小时后停用升压灵,血压未再下降,药后4小时体温开始下降。
  二诊(年11月22日):体温1天半降至正常,继用清气凉营注射液静滴。
  3天后自觉症状、体征逐渐消失,各项化验检查恢复正常,越过少尿期及多尿期,直接进入恢复期。12月6日治愈出院。
  按:本案为疫斑热发热期。瘟疫重症,表现气营两燔,热*炽盛,内陷心营,热深厥深夹瘀之候,故取清气凉营、凉血化瘀解*之品与理气通脉、宣郁开闭之剂并用,气行则血行,脉道通利,血压复升,身热下降,越期而愈。
  医案三
  蒋某,男,35岁。年12月27日入院,初诊。5天前突然畏寒,继则发热,不恶寒,频繁恶心呕吐,面颈潮红,目赤且有出血斑,口渴唇裂,口秽喷人,上腭、胸、腋密集红疹,呈条索状,头痛目痛,腰痛拒叩,唇紫,舌苔*,舌质红绛,脉小数。入院时体温36.7℃,血压60/40mmHg。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期。经扩容纠酸,血压升至/80mmHg,但皮肤红疹进行性增多,臀部出现瘀斑,烦躁谵语,扬手掷足。血检:白细胞2.18×/L,血小板8.4×/L;凝血象:凝血酶时间大于正常对照61秒,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大于正常对照78秒,纤维蛋白原mg%;血尿素氮49mg/dl。尿检:蛋白(++)。此乃热*犯营,势将动血,瘀热蕴结,内闭心包,病情重笃,亟先清心凉营,开闭防脱,牛*清心丸1粒化服,1日2次。
  二诊(年12月28日):神志仍然欠清,时有谵语,眼结膜见出血瘀斑,尿少,舌面芒刺,舌苔焦*、舌质深绛。治拟凉血化瘀、养阴解*、清心开窍。方药如下:鲜生地60g,玄参10g,丹皮10g,赤芍10g,水牛角30g(先煎),石斛15g,麦冬10g,连翘10g,生*15g,龙胆草3g。另用牛*清心丸1粒,1日3次。
  三诊(年12月30日):连投前法2日,神志转清,尿量较多,皮肤潮红仍然明显,红疹甚多,舌质光绛,守前法续清其邪。方药:生地15g,玄参15g,水牛角30g(先煎),丹皮10g,紫草10g,赤芍15g,生*10g,茅芦根各30g。
  四诊(年12月31日):逾日进入多尿期,皮疹减少,他症亦轻,再予凉血化瘀、养阴解*。
  经6日进入恢复期,各项检验恢复正常,症状消失。年1月10日痊愈出院。
  按:本例热*入营,势将动血,营血热盛,内闭心包,瘀热搏结之象明显,故治予凉血化瘀,以犀角地*汤为基础。因热郁阴伤,伍以增液汤,养阴生津。*瘀营血,加连翘、大*、龙胆草、紫草,泻火解*。热陷心包,故配用牛*清心丸清心开窍,药证合拍,从而避免了由闭转脱的危候。
  医案四
  陈某,男,52岁。年12月23日入院,初诊。5天前形寒发热,全身酸痛,继之身热加剧,体温高达40℃,头痛,身疼,恶心呕吐,呃逆。医院拟诊为流行性出血热,采用西药补液、纠酸、抗感染、激素等治疗。一天来热退神萎,腰痛明显,尿少,每日ml左右,小便短赤,口干口苦,渴而多饮,大便5日未行,舌苔焦*、舌质红绛,脉细滑。因病情加重,转来住院治疗。査体:体温36.9℃,脉搏80次/分,呼吸22次/分,血压/96mmHg,呈急性病容,神萎倦怠,颜面潮红,双睑轻度浮肿,球结膜下出血,胸、背、两侧腋下有散在出血点,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80次/分,心音稍低钝,无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两肾区有叩击痛,神经系统(-)。血检:白细胞5.8×/L,中性49%,淋巴14%,异型淋巴细胞36%,血小板21×/L,血红蛋白13.5g/dl,尿素氮40mmol/L。尿检:色*,蛋白(+++),脓细胞少,红细胞少。舌质红绛,苔薄*,脉细数。临床诊断: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证属瘀热水结证,治宜泻下通瘀、养阴利水。方药:生大*30g(后下),芒硝24g(分冲),桃仁12g,怀牛膝12g,鲜生地60g,大麦冬20g,猪苓30g,泽泻12g,白茅根30g,配合西药支持疗法。
  二诊(年12月25日):药后大便日行6~7次,小便随之增多,呃逆亦除。原方去芒硝,加车前子15g(包)。继服4日,小便日行ml,渴喜冷饮,寐差多言,烦扰不宁,舌红,少苔,脉细数。血压/90mmHg。血检:白细胞6.9×/L,中性62%,淋巴38%,血小板66×/L,尿素氮23.2mmol/L。
  三诊(年12月29日):证属热*劫阴,心肾两伤,治予滋肾清心、养阴清热。方药如下:北沙参、石斛各15g,生地30g,玉竹、怀山药、山萸肉各12g,丹皮、知母各10g,龙骨30g,覆盆子15g,莲子心3g,白茅根30g。
  四诊(年1月3日):服上药4天后烦渴已解,神情安宁,尿量递减至每日ml,尿检(-)。血检:白细胞6.2×/L,淋巴40%,中性60%,尿素氮10mmol/L。转予滋阴固肾善后。于年1月6日出院。
  按:本例系感受瘟疫热*所致,就诊时病已第5天,高热已退,而尿量减少,进入少尿期。此时热*传变入里,内及营血,*壅血凝,瘀热互结,阳明腑实,壅塞下焦,肾和膀胱气化失司,而致血瘀水停,下焦蓄血与蓄水并存;且热*伤阴,瘀阻气不化津,阴津亏损。故治用重剂桃仁承气汤合猪苓汤加减,重在泻下通瘀,合以养阴利水,以达到泻下热*、攻逐腑实、凉血祛瘀、通利小便、滋阴生津、疏通下焦瘀热壅结之病理状态,恢复气化功能的目的。药后二便通利,病情随之减轻,继则转以滋养心肾、养阴清热法,复其阴津,以竟全功。本文摘自《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来源中国中医药报知识点: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引起的,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发病区域集中在农村和城市边缘地带,城市居民染上此病主要是因为在野外、草地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接触携带汉坦病*的革螨,或食入被野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吸入被污染的尘埃形成的气溶胶以及被野鼠咬伤所致。出血热不仅会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临床表现可分为5期,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发热期通常持续3~7天,体温高达39~40°,全身中*症状突出表现为头痛、腰痛和眼眶痛;消化道症状明显,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低血压休克期持续时间为1~3天,多数病人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即有血压下降,重症患者可出现顽固性休克,产生脑水肿、休克肺、广泛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持续2~5天,患者24小时尿量少于ml。多尿期可持续7~14天,尿量可回升至0ml,此期可因失水、失盐,低钾血症、继发感染和出血等因素再次发生肾功能衰竭。恢复期患者症状基本好转,一般历时3~6个月,部分患者可留下后遗症,如高血压、肾功能障碍、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相关新闻:纪录国医大师“战疫”历程:《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出版
  新华网北京1月1日电由国医大师周仲瑛等主编的《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一书,近日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年10月出生的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仲瑛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70余年,是新中国中医教育事业和中医内科学科的开拓者之一,曾获首届国医大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主编、编著有《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急症学》《中医内科杂病证治精义》等著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现过三次重大疫情,第一次是至年在石家庄、北京等地暴发的乙型脑炎,第二次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一些省市暴发的流行性出血热,第三次是3年的SARS,中医药在这三次“战疫”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世纪70年代起,周仲瑛团队着手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研制出多种新药,有效地控制了疫情发展,“清热解*4号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研究”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级二等奖,“中医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为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工作做出重要贡献。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实录》一书分为“流行性出血热研究简史”“流行性出血热(疫斑热)的中医认识与治疗”“周仲瑛教授团队防治流行性出血热实践概述”“病案实录”等7章,近22万字。
  “周老是中医大内科的领*人,他的一生对内科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都有创建,如瘀热论、伏*论、疑难杂病十纲辨治论等。这些重要的学术思想都将成为中医界的宝贵财富,而他在第二次‘战疫’里的突出贡献也必将彪炳史册。”作为周仲瑛的第一个博士生,中科院院士仝小林说,“系统整理周老团队既往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经验和研究成果,对促进中医瘟疫类疾病研究的学术发展和中医辨治外感热病水平的提高有历史意义,更具现实意义。”来源:新华网

  “还叙当年耳语沐春风”

仝小林院士(左一)聆听两位恩师周仲瑛(右前二)与李济仁(右一)的教诲

亲爱的读者,欢迎您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仲瑛辨治流行性出血热医案四则一一国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