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东部的苏拉威西岛上有个高山地区叫塔纳多拉查(TanahToraja),当地人独特的住房以及丧葬风俗历经千年仍完好地保存下来,颇令世人称奇。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南方,后迁移到高山地区成为“山人”,但他们的生活和祭祀却离不开“船”,这是怎么回事?
塔纳多拉查的船屋
来源:网络
生活在“船”里祖先来自中国南方航海工具演化为住房塔纳多拉查的船屋
来源:网络
乘车从南苏拉威西省省会出发,经过8个小时,即到达塔纳多拉查——这个海拔—米的高山地区。路边开始出现很多酷似船的房屋,房顶两端高高翘起,墙壁上画着繁复的花纹。房屋为什么会建成如此奇怪的形状呢?
多拉查在当地语言里的意思就是“来自高山的人”。当地人介绍,他们的祖先在大约多年前乘船从中国南方来到苏拉威西岛,原居住在岸边地势较低的地方,后来慢慢迁移到了这个高山地区。这些人到达后最初建造的房屋形状就是模仿他们飘洋过海的工具——船,并一代代流传下来。
这种船屋用竹子建造,高达五六米。最下面一层是用木头支起的空地,是为了防蛇和野兽的。以前的多拉查人把自家水牛栓在船屋最底层的空地上,一旦有危险,牛会发出惊恐的叫声,住在上层的人就能及时知道。
当地人用十字架上悬挂的水牛角数量表示富裕程度
来源:网络
船屋外墙上用黑、红、白、*四种颜色描画出繁复的图案。这四种颜色分别代表着“头发”“血液”“骨头”和“灵*”。屋门前悬挂着木质十字架,表示多拉查人来自四面八方。十字架上悬挂的水牛角数量越多,代表这家人越富裕。船屋的建造往往需要整个家族投入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在帕拉瓦村,整个村庄都是由这种船屋组成。另外还有15座粮仓,也是船形构造。有趣的是,人住的屋子被当地人称为“妻子”,粮仓则是“丈夫”。
死后乘“船”下葬当地人抬着小型船屋为死者“送行”船屋不仅用于居住和存粮,它在当地独特的丧葬风俗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当地人下葬时,遗体被放在雕着牛头或猪头的棺材里,然后用专门为葬礼制作的高1.5米、长2米的小型船屋把棺材罩住,由几十个男人抬着,穿过一条河流,前往墓地。在途中,人们还要高声呼喊以及前后左右晃动这个船屋,表示为死者进入天堂而祝福。到达墓地后,这个小型船屋被从棺材上取下,放在一旁。
当地人相信,无论一个多拉查人生前在何方,死后都要回到故乡。而死者所有的亲属都必须参加葬礼。为了等待身在远方的亲属全部聚齐参加葬礼,死者的尸体能在船屋里停放长达十年之久。
在下葬之前,多拉查人把死者称为“病人”,每天给“病人”送一日三餐。在现代医学手段传入之前,多拉查人用树叶、鲜花来掩盖尸体腐烂的臭味。福尔马林传入后,人们开始用它来保存尸体。
当地人在祭祀活动中会宰杀水牛
来源:网络
多拉查人认为葬礼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葬礼上要宰杀很多水牛。当地一个名门望族的葬礼,最多甚至可宰杀头水牛。不过,一般人家没有这样的财力,只宰杀一两头水牛就已足够。
长眠于“船”中墓地、现代建筑多离不开船的元素多拉查人的墓地
来源:网络
多拉查人的墓地有点类似中国南方一些水道上的悬棺,是在峭壁上凿出的洞穴。一个洞穴可放一到三具尸体,洞穴用木头门封住。墓穴上下方还开凿有长方形的洞穴,里面摆放着一个个木头雕刻的人像。这种木头人像被称为“托托”,大的1米高,小的0.5米高,一般都是老人形象。人像一只手平伸着,表示在造物主面前无所隐瞒,另一只手侧立着,表示挡住魔*。
峭壁那么高,尸体是怎么运上去的呢?原来,当地人用竹子扎成脚手架,然后由身强力壮者将尸体扛入墓穴。不过近年来,人们也开始建造现代墓地,有的墓室就是一个船屋的形状。
当地的现代建筑也延续了船的造型
来源:torajaland.net
除了墓地,船屋的建筑样式在当地城区的现代建筑上也普遍存在。在当地,很多地方都可看到现代的楼房墙上伸出一个“船首”来。这种遥远的历史传统顽强地存活在现代生活中,也成为多拉查吸引四方游客的法宝。
关于“探秘东南亚”栏目
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是东盟共同体建成元年,也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走过25年历程的中国与东盟关系正由“成长期”转入“成熟期”。
东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方向、重点地区。年国庆假期,当代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