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化中医
你是否发现,如今许多人对中医不再信任了。从专家到主任,再到名医大师,其治疗效果往往时好时坏。
你是否发现,在偏远的乡村,常有土郎中名声远扬,治愈疑难重症的事例也屡见不鲜,这是何缘由?有人称,于国家医院里,已没有真正的中医了。即便存在,他们所开的方子也常常收效甚微。虽说此话有些以偏概全,但治疗效果不尽人意确是不争的事实。有多少人耗费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遍寻无数中医大夫,最终依旧疾病缠身,西医的情况就更无需多言了。
谈到治疗效果,就不得不提及中药。中医注重草药的偏性,通过“气”来调理疾病,遵循四气五味的原则,以纠正人体的偏性。有人认为,中药是依靠“有效成分”“含量”来给人体治病,那是西医的思维模式。
例如治疗咳嗽,一味地用润肺之药堆砌;治疗肾虚,就单纯拿补肾之药拼凑。这就是西化中医,完全忽略了升降出入、君臣佐使的要旨。
野生中药
土郎中具备亲自上山采药并自行炮制的条件。为何如此?有人说这是因为自己采药便宜,能省钱。实则不然,采过药的人都清楚,去山里采药并非想要什么就能采到什么,常常空手而归。有些草药并非生长在平地,而是深藏于深山之中,愿意采的人越来越少,如此算来,成本也并不低。
再说种植药材能否替代野生药材,在市面上,多数中草药不仅依赖化肥,而且不注重生长年限和采摘时节,如此一来,中药的疗效会大打折扣。
比如人参,道地人参产自长白山,生长周期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百年老参的须子吃一根可能会流鼻血,这是真的。而种植的人参,即便选在长白山林区种植,那也是人工种植的,能当大萝卜吃,俗称“园子参”。
前段时间我去蕲春考察艾条,一年只收割一茬的艾叶(端午艾),和一年收割四茬的艾叶,价格相差一倍。晒干后外观看不出区别,可为何价格会差一倍呢?懂行的人明白,那些生长年限长的植物,所吸收的天地之气就是不同,这用科学该如何解释?
还有陈老师提及的犀牛角,犀牛角价格昂贵且如今属于保护动物,不能猎杀和交易,所以很多人用水牛角代替。虽然二者都能清热凉血,但是效果确实天差地别。
声明:禁止捕杀交易野生保护动物
﹀
﹀
﹀
有效成分
有人提出疑问:既然野生中药讲究道地性,那难道不能在适宜生长的地方种植,然后提取有效成分进行人工合成吗?
道地种植并非不可行,然而野生中药还有一个关键要素,那便是时间。时间所赋予的并非仅仅是其有效成分,更在于“气”,这是与西药的本质区别。
“气”是无形无质的,西药讲分子合成,不存在“温凉寒热”之说,没有这一特性又如何去调节人体偏性?就好比女孩子宫寒,得想办法让其暖起来,简单来讲就是这个道理,用具有热性的药去温它的寒。所以,中药讲究道地属性、生长年限、炮制工艺,这才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文化人
关于这个话题,我曾与某些文化人探讨过。他们非说野生中药也可以进行成分提取,进而实现人工合成。我说,拿去化验,种植人参和野山参在成分上并无太大差异,甚至种植的有效成分更高。
相信科学的人不相信这个,非得说就是一些人参皂苷,还有什么角蛋白、碳酸钙。我说,那您这可是发现了一条发财之道。倘若真能完全替代野生中药,那必然是震撼世界的大事。而且,中医的历史和智慧,恐怕就要因您而改写了。
本文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