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老汉家中珍藏康熙五彩圣旨,专家研究后建议
TUhjnbcbe - 2024/6/8 1:25:00
白癜风忌嘴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80107/5984335.html

前言

圣旨在许多影视剧中都有体现,作为皇帝或者是太后宣布决定一张决定,皇帝的决定叫圣旨,太后的决定叫懿旨,类似于当下机关部门的红头文件。圣旨一般有太监宣读,由皇帝亲自拟写盖章颁布,颜色一般是金黄,黄在古代是御用的颜色,没有特殊规定不能擅自使用。

圣旨

从明代开始,圣旨的形制等级已经划分清楚,圣旨的外侧类似于书法一样需要装裱,运用江宁织造的蚕丝制品包装,两边的卷轴有的是用竹子做的,有的用玉或者水牛角制作。不同场合下,用的圣旨类型都不一样,大多数情况下宣读的圣旨是关羽五品以上官员的。

有关内容用的是三,五,七三种,官阶越高,使用的圣旨颜、图文样式也更加繁复。除此之外,圣旨的面积大小是一样的,不根据官阶大小区分面积。

▲圣旨剧照

有的人可能会提出疑问,圣旨的面积大概也就是2张A4纸的大小,如果需要宣布的内容太多,圣旨写不下怎么办。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圣旨原本就是为了宣读皇帝的一个决定而制作,其他繁琐的前缀或者其他不太总要的事情是不会写入圣旨当中,圣旨通常只有不到10句话,其余的文字由太监代为传达,也就是口谕。

口谕和圣旨一样都是皇帝的决定,只不过不够正式,由皇帝告诉太监,太监再前去各个官员或者后宫传达旨意。皇帝通常会给远方戍边的将领写信,由于书信的隐蔽性好,便于携带,有些时候也会将决定夹杂在书信当中。如果是过于重要的决定,一定会安排身边的心腹或者太监带着书信前往前线传达。

▲传圣旨剧照

等级分明的圣旨

在上个世纪,一名专家在农村考察,发现在一个农户家里有一道五彩圣旨。这道圣旨,是顺治皇帝颁布给当地游击将军孙维统的诏书,孙维统在他二十岁入伍参军,之后在战场奋勇杀敌,多次参与平定各个地方叛军的战争,立下赫赫军功,汗马功劳。这道五圣旨一定是宣布对孙维统的任职决定,因此选用的布匹颜采用的是五彩的。

这道圣旨其中的内容大概意思是顺治皇帝嘉奖了孙维统在山东担任地方官期间,立下了许多功劳,此次下诏书是为了调任他前去河南工作,统领游击军队事务,并赏赐封号怀远将军,这个将军的名号是当朝三品,一下子连升2级。

▲圣旨

翻阅史料之后,确实查到了孙维统这个人,他在前去河南上任不久,顺治皇帝就过世了。大约十五年之后康熙皇帝将他调到了陕西凤翔县,陕西当时有土匪流窜,康熙皇帝希望孙维统前去镇压,考虑到孙维统拥有带兵经验,因此决定让他去比较合适。此时的孙维统已经年过六旬,在评定土匪叛乱的过程中染上了疾病不幸身亡。

专家在仔细研究了这件圣旨后发现,从年代上看确认是真迹无疑,圣旨历经了一千多年,但是保存仍然完好,只不过边缘的颜有些褪去。这件文物对于当地研究清朝文化和文学研究有着特殊意义。

▲五彩圣旨

圣旨原来是老孙的祖传之物

从这件文物的历史价值来看,不论是谁对它造成伤害,都是不可以修复弥补的。专家希望老孙能够把这件文物上交历史博物馆,通过博物馆来修复并且保护这件藏品,老孙却不同意这样的做法。专家再三要求,然而老孙一家在这件事中却异常固执地表示拒绝,即使是专家们提出给予奖励和补偿,也被老孙当场拒绝。

老孙认为,既然是一件古董,落在了自己家,就证明了自己与这件古董有缘,如果上交了国家,国家一定会把这件文物放进博物馆之中,自此以后老孙自己就只能看得见摸不着了,只要自己能够好好地保管这道五彩圣旨,就可以当作一件传家宝传承下去,况且这道圣旨的主人是孙维统,老孙作为孙维统的后代子孙,理所应当地亲手掌管这件物品,就好像每年农村都会去祠堂点香烧纸拜见祖宗庙宇一样的道理,这道圣旨在将来可能会进一步损坏,但是对于老孙家来说是一件永远的纪念品。

▲五彩圣旨

总结

这件文物不是从土地中发掘出来的,看样子是老孙家里的父辈祖辈一代代传承下来,既然历经千年,自然不会从老孙这一代断了下去,这一道五彩圣旨证明了老孙一家至少在清代曾经辉煌过。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汉家中珍藏康熙五彩圣旨,专家研究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