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重庆垫江传统技艺垫江角雕
TUhjnbcbe - 2024/4/3 8:22:00
白癜风可以吃辣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112/5837958.html

垫江角雕,系流传于重庆市垫江县的以稀有黑、白牛角为主要原料,经手工雕凿而成的传统手工工艺品。它历史悠久,体现了我国农耕文化的丰富绵长,具有浓郁的巴渝地方特色。

我国牛角应用历史悠久。考古发掘证实,远在新石器时代兽骨、兽牙、兽角制成的器具就与石器、木器、陶器共用。据记载,我国保存至今的牛角雕刻工艺品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年以前。

垫江建县于西魏恭帝三年(年),迄今已有多年历史。从民间将耕牛角做成响器号角吹奏取乐,用牛角做成量器印子使用,古代军队打仗时用牛角号鼓舞斗志,农村骗猪匠将牛角制成响器“阉角”并吹奏以招揽雇主,到后来将牛角做成猎枪插子以及烟具、手杖、梳子、挖耳、印章等生活日用品,垫江角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自清朝咸丰三年(年),垫江角雕制品被带到南洋即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销售以来,可追溯的角雕历史已有多年。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垫江角雕继承传统,加人现代艺术元素,从单纯的实用型向观赏与实用并重发展,从而使垫江角雕产生了质的飞跃。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垫江角雕已注册商标并率先在全国独家经营角雕产品。垫江角雕在国内业界获得过数十项奖励,开创了数十个新品种,在国内外都产生过广泛影响。

垫江角雕制品,精选黑、白牛角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工序,由手工精心雕凿而成。其工艺技巧传统而精细,融实用与观赏于一体,蕴含中国古老传统文化特别是巴渝文化之精华,具有浓郁的西部地域特色。用牛角制作的工艺品,玲珑剔透,不是玉石却胜似玉石。牛角制品具有保健、实用、美观、高雅、大方等特点。以牛角材质的细腻、坚韧,角雕制品造型之独特等特性,雕刻出的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艺术魅力,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

垫江角雕,分花、素两部分。所谓“花”,即在牛角坯子上用雕刀刻有图案的角雕工艺品,如龙头、凤头手杖(也叫花手杖)。在牛角坯子上不动雕刀就称“素”,如牛角弯把手杖、T型手杖等也叫素手杖。

垫江角雕分四大类个品种。第一类为传统制品,即大多称为“素”的品种,主要有烟斗系列,老人乐(如意)系列,梳子系列,圆柄、弯把手杖系列等34个品种;第二类为角雕实用工艺品,即被称为“花”的部分,主要有笔筒系列,生肖、动物手杖系列,酒具系列等36个品种;第三类为角雕摆件工艺品,也属“花”的部分,主要有花卉系列、动物系列、人物系列等50个品种;第四类为角雕粘贴画系列,有30个品种,也属“花”的部分。

垫江角雕工艺复杂,程序繁多。首先是对原材料进行防腐、防蛀、防裂处理。方法是蒸、煮、抽脂、火烧、油炸(如龙、凤头坯子等实心材料),然后再雕刻。雕刻的关键是刀法和雕法。基本刀法有单执刀法、双执刀法、刻法、凿法、划法、切法、铲法等八种。基本雕法有浅雕法、深浮雕法(也叫现地法)、镂空雕法(可达五六层甚至更多)、圆雕法(用在滚龙抱柱和各种鸟头方面)六种。

民间传有传统艺诀“牛角烧得烤不得,棕竹烤得烧不得。”

垫江角雕作品丰富。代表作有:白角雕笔筒“龙凤呈祥”“国色天香”“牡丹孔雀”等;白角雕酒具“龙凤樽”“战国銮杯”“松鼠葡萄”等;手杖有白角雕龙头、凤头、滚龙抱柱等;摆设观赏工艺品(也称摆件)有黑角雕“雄鹰展翅”,白角雕“三峡情”“马到成功”“年年有余”以及“昭君出塞”“卓文君”“薛宝钗”等人物系列;角雕粘贴画有“山城故居”“迎客松”“吉祥如意”“春华秋实”“垫江牡丹”“岁寒三友”“山城故居”“长寿菊”“松鹤图”等。

垫江角雕传统技艺,利用牛角自然的颜色、形状、纹理进行造型构图,凭借原始传统的独特手刻心绘技艺,融心景与巴渝民俗文化于其中,借助泥塑、木刻、绘画等多种艺术手法,经精雕细凿和多重工序打磨而成。成品呈半透明状,有如玉的手感和象牙雕的质感。所雕神话人物、动物、花卉栩栩如生。作品不失牛角原始古朴之风,雕刻更显技艺精湛典雅之气,融实用和观赏于一体,极具西部巴渝文化特色。

垫江角雕用料独特,牛角坚硬,需要高超的手工技艺才能在圆滑的牛角上刻画;它造型别致,只能依牛角纹路在有限的尺度间构图布局;它雕制风格采用刀绘心景的徒手绘制方式,粗矿却不失细腻;它多以传说人物、民间图腾为雕刻内容。技法上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技艺和别具一格的造型艺术。角雕记录了我国西部农耕文化的进程,承载着数千年的西部发展史,它既是历史文明的象征,也是西部经济发展的载体,更是我国民间与世界交流的纽带,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

垫江郭氏角雕,祖传技艺独特,迄今已传至第六代。郭氏角雕第一代为郭万寿,生于清朝咸丰六年(年),随家族长辈习艺。当时主要生产拐杖、烟斗以及簪子、梳子、发夹、小刀柄等简单牛角制品。郭万寿去世时,其子郭洪模尚小,郭万寿将手艺传给小自己23岁的妻子郭周氏,郭洪模从小跟母亲学艺,9岁能简单雕凿和进城卖产品,后随母亲迁入县城住北门教化院,手艺随年岁增长。成年后的郭洪模技艺精湛,除生产原有品种外,还能制作刀柄手杖和暗器手杖等,能在烟杆上刻龙凤和在梳子背上雕刻花卉图案等。角雕制品生意兴隆,除满足本地人士需求外,郭洪模还将产品运往当时的南洋一带,即今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销售。当时郭氏角雕技压群芳,兴盛一时。为扩大产量曾在闹市区开门市带徒传艺。郭家是年县里成立手工业合作社(工艺厂的前身)时,收编的郭、龙、王三家艺人之一。

垫江龙氏角雕,系由第一代龙福智精湛的木雕技艺演变而来。龙福智善木雕,其雕刻的三道花板爬步木床上的花鸟动物栩栩如生。第二代龙禄吉秉承父业,能将桃核雕刻成精美的猴子、耗子等艺术品。他用白牛角雕刻镶嵌的圆柄手杖,雅致大方。同为第二代传人的胞弟龙禄强及弟媳杨灿碧工于雕刻,制作的弯把黑牛角手杖以及水烟袋等产品,精细过人。第三代龙方义、龙方田堂兄弟子承父业,一直从事水烟袋和烟杆等牛角制品的生产,在垫江建有数一数二的角雕制品作坊。龙氏角雕成为县里成立合作社时收编的三家之一。后来成立工艺厂时,龙氏角雕第三代传人龙方义成为第一任厂长。20世纪60年代初,垫江县工艺厂龙氏兄弟和郭家、王家等老艺人合作,曾为毛泽东主席特别制作了一根黑牛角弯把棕竹手杖,由垫江县送给了毛主席。如今,龙氏角雕已传至第五代。

垫江王氏角雕,是以原垫江县工艺厂角雕组为班底发展起来的。王氏角雕创始人王兴奇在继承垫江角雕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结合现代美学原理,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结合绘画、木雕、木偶等传统艺术之长,突破了原有角雕品种单一、形式老套等樊篱,开创了垫江角雕历史新纪元。从20世纪80年代起,其数十件作品获得国家、省、市级金银奖。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庆垫江传统技艺垫江角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