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宁夏牛文化地图潇湘晨报
TUhjnbcbe - 2023/12/31 17:25:00
山东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38381.html

壁画《牛耕图》。记者李尚摄

贺兰山岩画《巨牛图》。资料图片

宁夏博物馆馆藏文物——鎏金铜牛。记者李尚摄

牛作为较早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被人们赋予特殊的意义,牛也逐渐成为有能力、踏实、富足等美好意义的代名词。

牛年就要来了,都说“牛年好耕田”,人们认为每逢牛年,都会风调雨顺。特别是我们刚经历过如此不平凡的一年,牛文化里所寓意的力量、希望,更是鼓舞着我们坚韧前行。

岩画中的“牛”——一种期盼

在宁夏博物馆一楼西边,距离大门最近的一个展厅内,展陈着贺兰山岩画。在一个拐角,几幅牛形象的岩画被集中在一起,形成一组。图中的牛各式各样,有些很形象,一眼就能看出来,有些则较抽象,要仔细辨认。创作岩画的先民们,在构思和表现上也有很多变化,有的牛身躯壮硕,成群走在一起;有的牛旁边画了人和草,像是在牧牛;有的牛肚子里还怀着小牛……

要说这里面最有分量的,要数摆在最上方的《巨牛图》。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复制品,原画出自贺兰山,刻在40多米高的山顶上,高厘米,宽厘米,体型大小接近于真正的牛。这样的体量在全国属于罕见,在世界范围内也能排得上前几位。”宁夏博物馆馆长李进增指着《巨牛图》说,它是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作。

《巨牛图》不仅画幅大,里面还有很多细节。首先牛的轮廓很形象,并且是由多个线条组成的,牛背上刻画出三条复线,牛腹和牛腿处均为两条复线。其次,牛的肚子里还有几只动物,像是小牛。“牛身上的复线,应该是象征着牛从小长到大的过程中,体型的变化。而腹中还有几只小动物,则表示孕育。”李进增解释,这幅岩画不仅记录了牛生长、孕育的过程,还代表了人类的一种期盼。

牛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人们盼望它越长越大,越长越健壮。同时也希望它能生出更多小牛,提供更充分的生活资料。而往更深层解读,也可理解为先民的生殖崇拜,人类驯化牛,并依靠它得以生活,一代又一代,生生不息。

文物中的“牛”——一种见证

就在前几天,银川市邮*公司与宁夏博物馆文创中心联合刻制的“鎏金铜牛”纪念邮戳发行启用。这个鎏金铜牛,是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展厅里,如真牛一般大小的鎏金铜牛在玻璃罩中安安静静卧着,青铜铸造,外表通体鎏金。李进增介绍,鎏金铜牛是西夏时期的鎏金工艺品,代表了当时最高铸造技术成就,而如此精美的铜牛,也说明了牛在那时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与鎏金铜牛属同一时代的,还有一件文物,就是壁画《牛耕图》。图中一人扬起鞭子,赶着两头牛,在地里耕作,逼真再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耕作场景,也为当时的农业生产以及经济生活提供了证据。

实际上,牛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今天发现的许多文物中都体现着这一点。李进增介绍,在固原市彭阳县彭堡村、西吉县新营乡等地,都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墓葬中有很多牛、马、羊的头骨。这些墓葬主要是西戎人的,他们是宁夏的原住民。“从墓葬里这些头骨可以看出,那个时期,牛不仅是人们的生活资料、食物来源,也是财富的象征。牛在古代社会也充当着硬通货的角色,可以用来交易其他物品,地位很高。”

到了秦汉时期,农业进一步扩张,宁夏南部地区常年缺水,以发展旱作农业为主,北部地区除了旱作农业,还因为引*灌溉工程,实现了自流灌溉,并发展了稻作农业,牛的地位更重要了。“在宁夏发掘的文物里,汉朝时期的墓葬中有很多牛头骨,还有牛俑,比如贺兰暖泉汉墓群里的陶牛俑、吴忠同心倒墩子匈奴墓中有牛、马、羊的头骨。”李进增说,这一时期,牛的重要地位始终没有变,并不断延续。

不仅是人类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被人们赋予了众多美好的寓意,这些寓意,在民间谚语、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牛年快到了,人们希望勤劳淳朴的牛,能够带来吉祥。

民俗中的“牛”——一种力量

2月3日就是立春,新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有很多习俗,其中一样和牛有关,就是“鞭春牛”。

“‘鞭春牛’也叫‘打春牛’,是立春日的一种庆典,最早缘起于原始部族的春耕典礼,西周时期演化为垂范天下的籍田仪式。”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历史研究院院长张万静介绍,每年立春时节,万物复苏,阳气萌动,一年一度的农事生产很快就要开始了。牛是农耕文明的代表,立春鞭牛,正是春耕的动员令。从汉代开始,一直都把鞭打春牛当作一件大事来办,这个习俗寄托着先民祈求丰收的愿望。

在宁夏六盘山地区流传的春官词中,也有大量赞誉春牛的内容。“民间流行着一种春官‘报春’的说唱活动,春官词就从这里来的。”张万静介绍,春官词中提到牛的,例如“千锹万锹,抵不上老牛伸腰”就体现了牛代替人力的优势。

在人们长久以来的记忆中,牛和土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宁夏民间认为地震是‘土牛翻身’。”张万静说,这不仅体现了人们对牛的力量的敬畏,用中国传统文化来解释,《周易》中称“坤为牛”,因为“坤像地,任重而顺,故为牛也”,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的象征物。此外,古人认为牛拥有“五行”中土属性和水属性的神力,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象征。五行中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土能克水,所以铜牛、铁牛可以镇水魔。

地名中的“牛”——一种文化

说起那些和牛相关的地名,宁夏地名专家郑济洧整理出60多个,这还是不完全统计。其中有些地名依旧保留着,有些随着社会发展,逐渐被人们遗忘。

“在宁夏的生肖地名中,含有‘牛’‘马’‘羊’的最多。”郑济洧说,那些含“牛”字的地名,还分几种不同的类型。比如隆德县的牛湾村、牛河村,彭阳县的牛家洼、牛家壕,贺兰县的牛家台子等,是姓牛的人们聚居的地方。还有一些地名和人们养牛有关,比如盐池县的牛圈坑、牛场湾,固原市的牛圈湾等,从地名就可以知道这些地方曾经有养牛的场地圈舍。此外,还有一些地名体现着牛的轨迹,以及人们在生活中对于牛的使用,比如贺兰县的宰牛沟、海原县的买牛沟等。

“牛在过去非常重要,可以耕地,可以换东西,等它‘退役’后还能宰杀吃肉。有些和牛相关,并且在一个时期相对固定的圈养、交易、宰杀场所,慢慢就成了这个地方的名字了。”郑济洧说,这些地名看起来“土里土气”的,不够雅致,但其实正是这样接地气的名字,才直接了当地传达了一个地区的信息,让人一下子明白这是哪里,曾经是什么样的地方。

在这些“牛”地名中,泾源县的牛营村算是最古老的。《后汉书·卷十三·隗嚣公孙述列传》中写到:“八年春,来歙从山道袭得略阳城。嚣出不意,惧更有大兵,乃使王元拒陇坻,行巡守番须口,王孟塞鸡头道,牛邯*瓦亭,嚣自悉其大众围来歙。”郑济洧解释,这里提到的牛邯*驻地,就在牛营。时间是建武八年,也就是公元32年,算下来距今近年了。

非遗中的牛——一种希望

前几天,葫芦烫画非遗传承人陶泽荣刚完成几件作品,其中有一个就是生肖牛。作品上烙着几头*牛在田间耕作,看起来富有生气。而教过她葫芦烫画工艺的陶瑞珍也是非遗传承人,这几天刚完成了一件关于生肖牛的作品设计。“我打算在葫芦上烙两头牛,一个牛气冲天,一个勤勤恳恳。”陶瑞珍解释,在葫芦上烙这两种姿态的牛,是希望新的一年里,踏踏实实做事,争取傲人的成绩,也希望这个状态能长久维持下去。

在陶瑞珍和陶泽荣眼里,无论是葫芦,还是牛,都是她们心目中的吉祥物,希望牛年所有人都能顺顺当当。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伏兆娥,也有这样的心愿。

“今年是牛年,一定要剪几幅牛,看着高兴。”伏兆娥说,她根据唐朝韩滉创作的《五牛图》,自己也设计了五幅不一样的牛,代表着吉祥喜庆。她的这套作品都是圆形构图,分别包含了福、禄、寿、喜、财五个字,有的牛在勤勤恳恳地耕田,有的牛角上挂着铜钱,还有的踩着如意。

说起人赋予牛的种种寓意,伏兆娥讲了很多,而她觉得最亲切的,是小时候家里养的两头牛。“以前农忙的时候,每天牵着牛下地干活。”伏兆娥说,过去家里吃饭就靠那块田地,有了牛,才能保证好收成,人心里也就觉得踏实。所以,牛给她的感觉,就是安稳幸福的生活,是最吉祥的象征。(记者李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夏牛文化地图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