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英国历史的大拐点都铎王朝的重商新政直接敲
TUhjnbcbe - 2023/9/30 16:02:00

15世纪的英国,一直处于欧洲文明的边缘,缺少存在感。

年,都铎王朝建立!亨利七世在初登王位巡视江山时遇到了尴尬——一个岛国却连像样的舰艇都没有,码头边的四艘破败小船就是亨利七世的座驾,够惨。

在财*上,都铎王朝建立初期更是惨不忍睹,王室常常入不敷出,甚至欠下大笔外债。

如何扭转英国的经济颓势,这一个严峻问题摆在了亨利七世面前。

在国内商人们的推动下,都铎王朝开始施行重商主义的经济*策,来实现英国经济的增长。

这一*策是通过三方面来实现的:

其一,保护和扶持国内工业的成长,手工业、造船业、冶铁业水平得到长足进步,工业门类更齐全,并全面赶超欧洲强国。

其二,农业被纳入到了重商主义体系之中,圈地运动引发农业革命,粮食连年丰收,农业资本主义得以壮大。

其三,扩大海外贸易,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模式,贸易触角遍及全球,东印度公司发展成为史上最强盛的贸易公司。

都铎王朝实行的重商主义*策使得英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壮大,迅速崛起,并在伊丽莎白一世执*时步入了欧洲强国之列。

都铎王朝的提振经济之举,开启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大门!都铎王朝也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大拐点。

提升工匠水准、完善工业门类、引进海外技术,都铎王朝实现了工业发展的大提速,并全面赶上欧洲强国

15世纪末,逐渐富裕起来的英国呢料商人为了在国内外市场中享有更多话语权,需要一个强盛国家的保护。

亨利七世从坐上王位之时意识到,使国家富强、使自己更显赫的必要手段就是发展工商业。于是商人们和亨利七世找到了共同的利益契合点。

为了支持英国发展经济,商人们不断给亨利七世贷款,从年到年的三年时间里,商人们就为亨利七世“输血”1.4万镑,要知道当时英国一年的财*收入才3万多镑。此外,商人们还不遗余力地支持亨利七世出台协助税,使得财*获得了稳定收益。

为了回报商人们的扶持,亨利七世也推出了一系列重商*策、法案,对工商业予以扶持。

其中最重要一条就是:原料、半成品严格限制出口,也不进口国外奢侈品。

在亨利七世看来,出口原料和半成品是在为别人做嫁衣!利润低,也不利于国内的手工业发展。

所以亨利七世出台规定,严格限制工业原料的出口!这项规定主要是针对羊毛半成品的,因为半成品的内销能够为本国的呢绒纺织业带来充足的原料,有助于提升本土的手工业水平。

这项*策也是遏制佛兰德尔(西欧的一个历史地名,包括现在的荷兰、法国、比利时的部分地区)垄断纺织业的有效手段。

当时佛兰德尔是世界上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此前英国的羊毛以及半成品一半以上都销售到了这一地区,致使英国本土羊毛纺织业开工不足,甚至走了下坡路。亨利七世的限制出口之举,有效扭转了这一颓势。

此外,像制造肥皂和漂洗呢绒的碳酸钠,以及羊脂、兽皮等原材料也一律不允许出口,目的同样是为了发展本国手工业。

为了刺激消费,拉动本国工业品的销售,都铎王朝年的历史中还严格限制钱包、丝绸等奢侈品的进口。

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甚至还出台相关法案,对禁止进口的工业品列出了详细分类,从贵金属的工艺品到针头线脑的小玩意,总共多个品类。

为了促进工业发展,都铎王朝可谓煞费苦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对食鱼日的规定。

您一定会说吃鱼和促进工业发展似乎八竿子打不着啊?其实在当时的英国,两者还真能攀得上关系。

在亨利七世执*期间,规定国民每周吃鱼不得少于三天。

全民吃鱼的后果就是刺激了渔业的迅速发展,渔业的壮大则又刺激了造船业的发展。吃鱼是在“曲线救国”,支持造船业发展。

为了壮大造船业,亨利七世还规定本土商人运输货物必须使用“英国造”货船。此外,都铎王朝还鼓励船厂造大船,造出排水量超过吨以上的大船,*府还会给予补贴。

在古代,看一个国家的硬核实力其中一条就是看造船能力!所以,都铎王朝的历任国王都对造船业极为看重,这也是强国思维的体现。

除了全民吃鱼、造大船,都铎王朝还规定:穿戴也要本土化。

年,亨利八世在得到王位后颁发的第一个法案就是《衣着条例》,除了贵族,普通百姓必须穿本土产的呢子材料大衣。

伊丽莎白一世执*期间还颁布相关条例,要求6岁以上的男子在节假日期间必须戴羊毛材质的帽子。

如今的英国人爱吃炸鱼排、出门爱戴礼帽的习惯都是从都铎王朝流传下来的。

为发展工业,都铎王朝对人才异常重视!

为了保障工匠的工作热情、提升工匠的整体水平,都铎王朝还在年出台了《工匠法令》。

《工匠法令》对工匠的薪酬待遇予以保护,工资标准通过治安法官以及薪酬大会来确定,雇主压榨工人,或者工人不打招呼提前跳槽都会受到法院的惩罚。

《工匠法令》还规定了工匠的等级评定以及晋升途径。一个新人如果想从事某一行业必须先完成七年的学徒,评定合格后才能成为工人,经过三年以上工作后,技术驾轻就熟之时才会晋级成为工匠。一般从一个新手到一个工匠,在都铎王朝时期至少需要十年。

因为职业培训的严格,这也保证了英国手工业拥有了超强的人才储备。

此外,为了完善英国的工业门类,提升英国的手工业整体实力,都铎王朝历任统治者对海外的技术工匠一贯持欢迎态度。只要有一门新技术,就可以快速完成移民手续。

在年,仅伦敦就有多来自德国的技术工人,他们为英国带来了欧洲最先进的冶铁和采矿技术。

年,饱受战乱之苦的尼德兰工匠纷纷带着呢绒纺织的新技术来到了英国。

此外,还有大炮生产、玻璃制造等工匠从欧洲各地来投奔英国。

都铎王朝的百年历史,可以说就是一部海外人才的引进史,靠着海外工匠以及本土工匠的配合,英国手工业的门类变得齐全,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得以建立,比如盐业、玻璃加工、制皂、金属冶炼和加工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特别是冶铁业甚至逐步成长为与纺织业并驾齐驱的拳头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英国的经济颓势得到了彻底扭转。比如呢料加工工艺进步神速,产量大幅提升,在年时,英国传统成品呢料出口只有2万匹,到1年时,英国呢料出口已经达到了7万匹,英国的呢料在海外市场十分抢手。

而自打引进德国、法国冶炼工匠后,英国仅仅用了50多年时间就变了钢铁大国,而且还可以向欧洲大陆输送铁和各类铁制品了,比如16世纪英国出口的铸铁大炮闻名全欧洲。

造船业更是得到了空前壮大。亨利七世继位之初,英国的海*形单影只,只有4艘小破船当巡视船,而到了17世纪初时,英国拥有排水量超过吨的大船已经达到艘。造船业强盛正是英国海上霸权的开始。

都铎王朝重商*策强力推进了英国本土工业的发展,不但工匠水平得以提升,工业门类也变得齐全,相关工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也博得了一席之地,这也促进了国内商业资本的深厚积累,为日后资本主义工业的腾飞创造了物质基础。

重商主义*策推动了圈地运动进程,在这场农业革命中,粮食大丰收、人口大增长,农村资本主义得以成长

都铎王朝施行的重商主义*策直接刺激了毛纺织业快速发展,羊毛原料的需求激增,这也直接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展,大量土地被圈占成了大牧场和大农场,原先的佃租土地制度被废弃,农民被强迫退佃,乡绅、地主们将这些农民变成了更为廉价的雇工。

也正是因为农民变成了雇工,圈地运动也悄然开启了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的模式。

在当时来说,这一新兴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一面——它能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从而创造出价值更高的农业商品。

因为这种先进性,农业也被纳入到了重商主义的体系之中。

年,亨利八世为了促进本国农业发展,提出了限制国外粮食输入的*策。这一新*让农场主、牧场主看到了巨大商机,生产积极性陡增!

英国*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重商扶持计划,一批新发明新技术被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这也被称为16世纪的“农业革命”。

先说说被推广的先进农具。

凯尔特地区的农场主为了开辟荒地,改进了重犁!犁头完全变成了铁质,有的重犁还加装了轮子,劳动效率显著提升!比如在一些砂石的土地上,这种有轮子的重犁就广泛使用,一个人加上两匹马,一天竟然能犁出3英亩的土地。

除了改进的重犁,16世纪还出现了双轮犁、无轮犁等适应不同土地环境的犁。

这些犁的广泛使用使得大量荒地变成了良田,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都铎王朝时期,人们还发明了“轮田耕作”的方法,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它的原理很简单,一块田地轮着种过粮食和豆类之后,再改为草场牧羊。两年之后土地肥力得以恢复,再种回粮食作物。土地肥力耗尽后,再改为草场牧羊,循环往复。

这种轮转耕种的方法能够使土地永远保持肥力,粮食和牧草的产量持续增加。

在草场管理方面,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还广泛推广了一种新技术,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这种新技术叫做“引水灌草法”。

先在草场周围修筑蓄水池,到了初冬的时候放水灌溉草场,水没过小草一英寸即可。这些水相当于给小草盖了一床大被子,可以防止小草冻伤,而且河水带来的养分还能让小草根系壮大。

开春时,当草长到了6英寸就要把水排干。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前两个月获得青草,从而加速羔羊快速生长,羔羊也会提早上市出售,利润更大。

这一阶段,英国的一些牧场还引进了大量优质牛羊,比如著名的长角牛,其牛角、牛皮质量上乘。引进的弯角牛,其出肉量很大。另外,产奶量大的红短角牛也是当时农场主、牧场主的首选品种。

此外,当时的长毛羊是英国牧场主最喜欢的品种,其羊毛产量大,而且羊毛长且粗,每只羊平均一季可产毛达到5磅。

圈地运动后,农场主、牧场主通过上述措施使得土地的收获量明显提高。以小麦为例,在圈地运动前,每英亩小麦的产量只能达到公斤,而圈地运动后,劳动生产率提高,每英亩小麦的产量则可以达到公斤。

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英国的粮食、奶制品和肉类已经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且小麦、肉类还成为出口商品,为英国换回大量贵金属货币。

大批农场主在圈地运动中获益,并成为了早期的资产阶级,有的还步入了新贵族的行列。比如琼·瑟思科是曼彻斯特的一个牧场主,他拥有英亩牧场,一年下来他的牧场总收入可以达到镑,扣除各种成本,纯利润可以达到镑,圈地制的经济效益比之前的租佃制时期,效益提高了2倍。

因为粮食的丰产以及农业雇工收入的稳定,英国的人口得到迅速增长,以英格兰地区为例,年时,人口只有万,到了年,人口达到了万人,50年时间人口增长了万。

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农业专业化程度的加深,英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了乡村工业中的主力*。

16世纪末期,英国各地农村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纺织作坊,在纺织工集中的地方还兴起了不少城镇,比如曼彻斯特就是从那个时代崛起的。

都铎王朝推出的重商主义直接推动了圈地运动的发展,而圈地运动则直接刺激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中乡村工业的稳步成长,则为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打下了坚实的物质、人才基础。

扩大海外贸易,形成了外向型的经济模式,贸易触角遍及全球,东印度公司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贸易公司

当国内的工业、农业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寻求海外商机也就成了重商主义的必然要求,于是都铎王朝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全面开启。

通过海外贸易,英国的大量工业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这为都铎王朝带来了大量的*金、白银。

16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与西班牙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海上大战,最终奥斯曼土耳其大败,失去了地中海的贸易权,英国趁此机会将贸易的触角伸到了地中海商圈。

年,由伊丽莎白一世控股的一家贸易公司垄断了对奥斯曼土耳其的贸易。英国通过这个公司每年向奥斯曼土耳其出口的呢绒总价值就高达15万英镑。

年,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支持下,英国人将视野投向了北美。几年后,英国在北美的弗吉尼亚建立了第一块殖民地,从此,北美成为了英国的廉价原料供应基地,同时英国本土的纺织品、工艺品等也都倾销到了北美,赚取高额利润。

印度次大陆因为盛产香料而受到了欧洲列强的觊觎。香料在古代堪比*金贵重,利润相当可观,于是英国也把矛头指向了这里。1年,在伊丽莎白一世热切要求下,英国商人们拿着女王的授权书,成立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为了获得更大利润,东印度公司直接在印度建立工厂,再将加工后的香料、丝绸、茶叶行销到世界各地。17世纪初,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全球的茶叶贸易。

东印度公司为英国赚来了大量真金白银,从1年到年的多年时间里,东印度公司发展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贸易公司。

进入17世纪,都铎王朝的海外贸易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

都铎王朝对外贸易的范围基本涵盖全球,东到印度,南到北非,西面则到了北美。

英国的对外贸易基本都是由英国商人掌控,由王室授权的各类贸易公司则发挥着急先锋的作用,这些贸易公司为英国赚取了高额利润。

都铎王朝的出口额在50年时间增长了23倍,比如年英国出口额度仅仅为万英镑,到了都铎王朝灭亡后的年,出口额竟然达到了万英镑。

可以说,正是重商主义的指引,才开启了都铎王朝外向型的经济模式,海外贸易才像滚雪球一般壮大,英国国力也在显著增强,并很快成长为世界新的霸主。

巨大的财富积累,也为英国能在以后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脱颖而出,提供了物质保障。

综述:重商主义*策是拯救都铎王朝,也是拯救英国历史的一剂良方。

在年的历史中,都铎王朝实现了工业快速发展,工业部门得以完备,纺织业与冶铁业成为工业两大支柱;都铎王朝还实现了农业的专业化,通过农业革命有力推动了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都铎王朝拓展海外贸易,确立了外向型经济模式,贸易触角遍及全球,积累了巨大财富资本。

一转颓势的都铎王朝,也成为了英国历史的大拐点,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过渡期。都铎王朝是英国资本主义蓄势腾飞的起点,没有都铎王朝的百年努力,也就没有如今英国的霸气外露。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国历史的大拐点都铎王朝的重商新政直接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