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尼木县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做文章以
TUhjnbcbe - 2023/6/13 20:57:00

一直以来,尼木县坚持把以尼木“三绝”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重要优势,以藏文字发源地、藏香源产地、藏地原乡体验地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为依托,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在继承中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拓宽了建档立卡群众的就业增收平台。

做好藏香产品助力脱贫增收

尼木县吞巴镇,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创始人吞弥·桑布扎的故乡,被称为“藏文鼻祖之乡、藏香文化之源”。走进吞巴,水磨转动间,讲述着这个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走进尼木吞巴藏香净土产业有限公司,员工们正在赶制一笔25万元的订单,虽然忙碌但是干劲儿十足。公司二楼,员工次仁扎西正在手工制作藏香。按照比例配好的藏香通过钻眼的牛角挤成细长条,一根根藏香就在工人们的手中诞生,这些藏香晾干后即可包装成品。

次仁扎西是吞巴镇吞达村二组的建档立卡户,以前他自己家也做藏香,但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买不到上佳的药材原料,做出来的藏香存在品质瑕疵,收入一直上不去。现在,他在尼木吞巴藏香净土产业有限公司就业,每天能有元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一家子的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我父母身体不是很好,家里有3个孩子上学,乡*委、村委会在了解情况后把我纳入建档立卡户,给了我们全家很大的帮助。后来我在藏香公司就业,家里其他人也做一些藏香,通过努力,我们家在年就脱贫了。”次仁扎西说。

年,尼木吞巴藏香净土产业有限公司是在“吞巴乡藏香农民专业合作社”12户藏香制作户的基础上,又吸纳了24户藏香制作户组建而成,每户入股一万元,建档立卡户则通过吞巴镇*府联系的无息贷款入股。这样一来,群众既是员工又是股东,大家一起努力,全心全意做好藏香产品、开拓销路,共同走上增收致富路。

依托民俗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目前,吞巴镇拥有3家规模化、产业化藏香公司,藏香制作户户,传统藏香手工艺专业制作人名,吞巴河沿岸分布着座水磨。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水力资源使吞巴成为尼木县打造乡村旅游的重点村落。年,吞弥·桑布扎故居、藏文字博物馆、水磨长廊、吞巴庄园、花海等景点陆续迎来各路游客,也给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让乡村更美、群众更富,吞达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吞巴景区讲解员扎桑说:“我是年大学毕业来到景区工作的,年收入约有四、五万元。景区造好后,村庄环境也建设得特别舒适,宽阔平坦的马路、路边的花花草草,还有村民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我的家乡更美了。”

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精准就业助脱贫

尼木藏纸又叫藏尼纸,早在年,尼木藏纸就被评为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尼木县专门建立的尼木藏纸厂投入使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教授群众制作藏纸,保护传承藏纸制作工艺;年,尼木县作为全国首批、全区唯一一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通过成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带动群众就业。尼木藏纸厂负责人格桑旦增说:“借此契机,尼木藏纸厂也成为挂牌的合作社之一,带动了建档立卡户就业;厂里生产的十多种产品也受到各地游客的青睐。”

截至目前,尼木县共有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挂上了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牌子,通过产业化、专业化发展,这些合作社每年可实现经济效益30万至多万元,并带动多户建档立卡群众就业,使他们通过学习非遗技艺过上“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的安稳日子。

就业脱贫群众索朗次旺说:“在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里,我既可以创收也可以学到技艺,收入大大增加。”

普松乡被誉为“雕刻之乡”,随着旅游市场日益繁荣,雕刻内容逐渐向艺术品、旅游产品演变,木雕工艺品广受游客青睐。9年,普松雕刻制作技艺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6月,普松乡曲水村木雕合作社成立,将全村34名雕刻艺人聚在一起,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雕板。年,合作社收入36.4万元,带动合作社成员人均增收元。

雕刻尼木县级传承人旦增旺久从13岁就跟着父亲学习普松雕刻,23岁时独立制作雕板。他的父亲斯曲是普松雕刻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至今已收了16名普松雕刻学徒,也是普松乡曲水村木雕合作社的带头能人。“支部+合作社+能人+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使普松乡曲水村木雕合作社有组织保障、有技术保障、有质量保障、有市场保障,实现了稳定增收。

据曲水村*支部书记次仁多杰介绍:“曲水村木雕合作社成立后,人均年收入从多元增至多元,合作社带领建档立卡户增收,也体现了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尼木县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上做文章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