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拿好这份粽子简史,打赢甜咸大战
TUhjnbcbe - 2023/5/30 21:27:00
刘*连预约 http://m.39.net/news/a_9307327.html

原文来源:故宫书店,原文发布于年6月7日原文标题:拿好这份「粽子简史」,打赢甜咸大战

桃儿红,杏儿*;五月五,是端阳;

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粽子,即粽籺(hé),又被称为“角黍(shǔ)”,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重要食物之一。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中出现的粽子身影

早在春秋时期,粽子就已经出现,最初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正式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留下“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的说法。

《说文解字》中,糉(zòng)字的解释为“芦叶裹米也。”不过粽子的内容可不只这么简单,围绕粽子展开的“战争”,每到端午节前后便如火如荼,看点诸多。

第一回合

口味之争

“甜*”“咸*”谁是主流

甜*:为了“豆沙”、“红枣”、“蜂蜜”、“白糖”……!

咸*:为了“五花”、“火腿”、“酱油”、“蛋*”……!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摆上桌的粽子成品从口味上看,分为“南咸北甜”两大派别。

《齐民要术》引用周处的《风土记》记载:“用菰(gū)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粽,一名角黍。”

这里的“角黍”,根据描述本身来看并没有什么味道,最终品尝到的大概就是黍米的黏和糯。

来自粤西的枧水粽

根据目前可考的文献,至少一直到宋朝,甜粽子都占据着主流地位。

唐代段成式的笔记小说《酉阳杂俎(zǔ)》里,粽子被描述为“白莹如玉”;而韦巨源记下的“烧尾宴”菜单里,“蜜淋”的“绯含香粽子”更是无可争议的甜粽子;盛唐时期“长安蜂蜜凉粽子”的受众,遍及宫廷与民间。可以说,甜粽子在大唐的地位不可撼动。

蜂蜜凉粽子

到了宋代,《浦江吴氏中馈录》中记载了粽子的包法:“用糯米淘净,夹枣、栗、柿干、银杏、赤豆,以茭叶或箬叶裹之。一法,以艾叶浸米裹,谓之艾香粽子。”苏轼还在《皇太后阁六首》中写道:“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包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於粽里得杨梅。”

甜粽子的身影随处可寻,可咸粽子却“查无此人”。

直到明朝中叶,咸粽子才终于有了“姓名”。在被誉为明代饮食大全的《竹屿山房杂部》中,提到粽子时,在一众“豆沙”、“枣”、“白糖”、“胡桃”里冒出了“猪肉醢(hǎi)料”,咸粽子终于可怜巴巴地在甜粽子的包围中出了头。

《舌尖上的中国》中出现的咸粽子

清乾嘉时期,常年居住江南的袁枚在《随园食单》里为咸粽子正了名:“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共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箸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闷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

但此时“甜*”的声音依然响亮,顾仲的《养小录》里,甜粽子被称为“仙人之食”:“白糯米蒸熟,和白糖拌匀,以竹叶裹小角儿,再蒸。或用馅,蒸熟即好吃矣。如剥出油煎,则仙人之食矣!”

第二回合

馅料蘸酱之争

最终之味,全靠搭配

北方:甜味始终如一。

南方:味道在于创造。

《餐桌上的节日》中刚出锅的粽子

汨罗传统的牛角粽,主要食材只有两种:糯米和食用碱。糯米使用本地产的“三粒寸”,细长且糯性十足;食用碱要纯度高、质感细,这样才能使粽子晶莹剔透、糯而不烂。这种牛角粽在粽子大家族里,称得上是“朴实无华”。

《餐桌上的节日》中的牛角粽真身

可毕竟南北粽子的馅料种类繁多丰富——没有吃不到,只有想不到。

《餐桌上的节日》中传统的北方粽子

北方粽子的馅料大多以枣泥、豆沙、莲蓉、蜜饯、果仁等甜食为主,如晋中的*米粽,算是最古老的北方粽子,用*米(黍米)与红枣搭配,粽芦苇叶包裹,马莲叶捆扎,搭配白糖、桂花酱等甜味蘸料食用。

《餐桌上的节日》中的*米粽吃法

南方的粽子馅料以板栗、火腿、咸蛋*、菌菇等咸食为主,如浙江嘉兴特色传统名点——嘉兴粽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在嘉兴皆可入粽。

嘉兴粽子:见之皆包之。

嘉兴粽子以鲜肉粽最为出名,所用猪肉为猪后腿肉,肉质筋道紧实,肥瘦比例适宜,味道香而不腻,被誉为“粽子之王”。

在蘸料上自由发挥空间最大的就是白水粽,可以搭配多种蘸酱:白砂糖、蜂蜜、花酿(如玫瑰酱)、豆豉、豆瓣、果酱、红油辣酱……

当然,有馅料的粽子亦可搭配蘸料,至于味道嘛,全靠胆量与创新。

番外小剧场

关于粽子的游戏

端午节这一天,清宫中用膳的主要食物就是粽子。乾隆十八年()的端午,从五月初一到五月初五,宫里一共用了两千多个粽子,堪称“粽席”。

徐扬《端阳故事图》册“裹角黍”图片来源丨故宫博物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拿好这份粽子简史,打赢甜咸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