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藏在茶亭街里的三个非遗
TUhjnbcbe - 2023/5/23 22:13:00

茶亭街

茶亭,古时原是为出入福州城南行人提供小憩或避雨歇凉的所在。明清以来,民居发展,渐趋繁荣,衍成街市,茶亭街因茶亭而得名。

茶亭后原有座庙叫茶亭庵,后仅遗存部分石柱和临街四角方亭一座。它曾作为茶亭小学的校门,现已重新修葺,立在茶亭公园的大门外。

茶亭街曾是福州的手工业一条街,聚集了不少能工巧匠,街上五行八作,充满生活气息。

这条老街道里曾蕴藏着三个非遗项目: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和角梳制作工艺。

浓郁乡音的“茶亭十番音乐”

茶亭街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番音乐”的发源地。“十番”在民间又被称为“十番伬”,因流行于茶亭街一带,故又被称为“茶亭十番”。

已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茶亭十番音乐代表性传承人陈英木曾介绍说十番的“番”即“翻”,意为变化万千的花样。

当年茶亭十番音乐的演奏乐器共有十种,即逗管、清鼓、大小锣、大小钹、云锣、笛子、椰胡、狼串。后来随着音乐形式的发展变化,观众要求的提高,十番乐器有所增减。

茶亭十番乐队参加民间文艺踩街活动

传统的茶亭十番音乐主要用于迎神赛会和百姓婚丧嫁娶及家宴等民俗活动。演奏形式分为坐奏和行奏,其演奏排列位置十分讲究。

十种乐器音色个性鲜明,穿透力强,齐鸣时,节奏感强,音律和谐、悦耳动听,别有一番韵味。与许多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一样,福州茶亭十番是以老艺人口传心授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虽然有乐谱形式,但十番音乐的“虾油味”还需要老艺人的即兴“加花”伴奏来体现。

茶亭十番曲调来源大体上可分为曲牌、小调、哗牌以及一些流行乐曲,流行至今的曲调有《秦楼月》《五凤吟》《雁来云》等。作为福州民俗文化的代表,十番音乐承载着福州深厚的历史。

年,福州茶亭十番音乐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艺人们为了不让十番音乐失传,近年来,在舞台上、传习所、学校、街道坊巷内不懈传艺,把十番艺术带到学生和群众之中,让更多人认识到福州茶亭十番的表演艺术形式,也让更多人感受到老茶亭的浓郁乡音。

鼓乐齐鸣的“老天华”

福州十番音乐能够一直传承至今,“老天华”功不可没。“老天华”原名“天华斋”,始创于清朝嘉庆六年(公元年),清末在巴拿马万国乐器展览会上获得二等奖。

年5月,中国商业联合会批准老天华乐器铺为“中华老字号”。年,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几年前,茶亭街拆迁后,“老天华”在外“流浪”了一段时间,最终落脚在台江区白马南路大庙新村的一间店面。在“老天华”店铺里,各式各样的乐器琳琅满目,除了十番乐器外,还有闽剧及歌舞、曲艺界常用的乐器。其乐器选料精、加工细,发音悠扬悦耳、音准正确,深得全国各地及海外顾客的喜欢。

老天华“新掌门”王増鑫

几经风雨的“老天华”如今有了新掌门人王增鑫。在他看来,传统乐器要根据形势进行改进,但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传统乐器个性化的元素,再去和现代乐器的技术进行融合,吸收它们的精华变成传统乐器的养分,而不是变成现代乐器的附加品。

如今,六代祖传的百年老店“老天华”,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裁成新月的“角梳”

福州角梳是福州市的传统手工艺品,采用中国南方水牛角和北方的绵羊角为原料制成梳子,梳子上刻有精美图案,长期用角梳梳头,可疏经活络,有益头皮健康,是福州“三宝”之一。

福州角梳历史悠久,年福州新店出土了一座南宋古墓,随葬物中就有6支黑水牛角制作的角梳。年,福州罗源角梳制作工艺被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州角梳

一位在茶亭街土生土长的80多岁的刘老伯告诉笔者,当年茶亭街有角梳“三杰”:邹振记飞鹰牌、润光厚童牛牌、李厚记航海牌,这三家都曾多次获得国际博览会的大奖。

年前后,邹振记角梳庄创办者邹元华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动锯角机”,重金聘请漆画工艺师朱庄,运用漆画工艺技法,在角梳齿路上方绘制虎、豹、狮、象和古典人物、山水景色等,并参与国际工艺品“小吕宋赛会”评比,荣获金奖。

据说巨商胡文虎曾出价半斤*金购买获奖的“牛角虎梳”(不上3两重),于是,角梳价比*金,一时传为佳话。此外,邹振记还在上海开设分号,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开在外地的福州角梳庄。

20世纪30年代初,福州角梳业已经发展到89户人,年产角梳万支,鼎盛时期,福州角梳业曾出现过多达家店号。(来源:福建老年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在茶亭街里的三个非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