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省博9日起开展似水牛年2021 [复制链接]

1#

牛年钟声已近。今年是民俗文化的生肖牛年,也是牛与人共同创造的似水“牛”年。来看看博物馆里的牛有啥不同。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2月3日从云南省博物馆获悉,“似水‘牛’年——辛丑新春牛文化特展”将于年2月9日~4月9日期间,在云南省博物馆三楼临展厅展出。

展览以“牛”为主要元素,通过“青史‘牛’名”“源远‘牛’长”和“犇流不息”三个部分,用余件(套)文物,从自然、历史、文物、民俗等多个方面,以独特的视角讲述人们对于牛习以为常或不为人知的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在云南,无论是神秘辉煌的古滇国,还是异彩纷呈的少数民族文化,都孕育了独具特色的牛文化,这是牛与人的关系在时空上的呈现,是牛的特征和人的思想的结合。来看看这些精美展品。

西汉|动物搏斗铜贮贝器

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遗址出土

动物搏斗铜贮贝器为束腰圆筒形,两侧对称雕铸虎形耳,平底,底有4个虎爪形足。器盖正中铸一四分杈树枝,最高的树枝两端各有一只猴,两猴背对,尾巴牵在一起,似瑟瑟发抖;另两根树枝顶端各有一只鸟,展翅欲飞。树枝下是二牛一虎激烈搏斗的场面。虎趴在地面,张口嘶吼,左后腿被一牛角挑穿,另一牛极力闪躲虎爪扑抓,并伺机进攻。

滇人艺术家用猴与鸟的造型生动巧妙地渲染出虎牛搏斗紧张的气氛,定格住最惊心动魄的一幕。虎虽为最凶猛的动物之一,但与牛搏斗,也不见得有十分的胜算。虎牛搏斗贮贝器中,是牛占上风,虎处于劣势。

战国|饰五牛铜线盒

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遗址出土

器身上部圆形,下部渐收束,至底部成为圆角四方形,平底,四足扁平。子母口,斗笠形盖,盖上焊铸有5头圆雕立牛。盖上和腹上部各有两耳。器盖顶部正中铸有一立牛,健壮有力,周边四牛同向而立。盖上铸有盘蛇纹、竹节纹,牛身饰云纹、编织纹,器身布满流云纹、编织纹、竹节纹。因出土时内装绕线板和线,同类器物中还发现针,此器应为仿制生活中用草、竹子等编制的线盒而铸造的。

战国|剽牛祭祀铜扣饰

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遗址出土

剽牛祭祀铜扣饰正面铸一立牛捆圆柱上,牛背上披有精美的纺织品。牛角上倒悬一人。柱右侧1人紧绑牛绳,牛头前一人似被践倒,牛旁立人一手按牛背,一手拉绳,牛后一人双手紧拉牛尾。下缘有二蛇盘绕,左侧蛇头上蹲一蛙,蛇张口咬蛙足。显示为剽牛祭祀的场面。背面有“L”形齿扣。

近代|牛头骨

牛头骨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的眼里是纳福驱邪、镇宅保平安的神圣之物,如佤族、藏族、苗族、佤族、彝族到现在依然还保留着在房顶、谷仓、祭祀场所悬挂牛角的习惯,在村口的寨门周围挂满牛头骨,表示对牛的崇拜和敬仰,在自家房子周围挂满牛头骨,既是寄托着平安吉祥,也象征着家族财富。

近代|瑶族牛角火药壶

牛角有着硬度高、色泽多种多样、纹理千变万化的特征,用它来制作成生活用品美观淳朴又自然环保。牛角的用途非常的广泛,可以制作成牛角梳、牛角打火器、牛角烟盒、牛角火药壶、牛角容器、牛角刀柄等等。瑶族牛角火药壶为本馆征集于勐腊县瑶族乡保存得非常完整的一件火药壶,此壶通长26.5厘米,径9厘米,重克。壶底是用松木来封的,塞子是用动物骨头制作的,挂绳是用的是牛皮,这样比较结实耐磨。由于云南的少数民族多居住在高山或半山上,除了以耕作稻田为主要生活来源外,还会选择一些副业来改善生活状态,其中打猎也是多个民族的主要生活来源。打猎多数是在树林茂密的深山里进行,牛角外壳比较坚实,又能防潮,所以选牛角作为装火药的容器是非常的理想。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张勇文省博供图

责编王利绚

校对猫恩泊

编审王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