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湘西苗家绝技上刀梯 [复制链接]

1#
如何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m.39.net/pf/bdfyy/

视频:姚茂祥

图片:欧勇

文字:封面湘西综合

02:17

上刀梯是苗族人民的传统风习,又名爬刀梯或踩刀梯,是苗族传统的民俗表演节目。巴代扎在傩事司事的过程中,凡是学艺者在应届满师时,必须要进行隆重的迁阶活动。上刀梯就是迁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项目。迁阶一般是三天三夜,也有七天七夜的法事。在最后一天的时候,上刀梯就是最重要的法事活动。做法是,在宽敞的平坝里,选择一块平坦的地面,竖起一根一丈八尺的杉木柱,上面安装有锋利无比的24把飞刀。法力高强的可安装三丈高的木柱,上面装有36把飞刀。在上刀梯之前,由法事主持人带领所有参加法事的老司,围绕木柱吟咒语,做法事。法事结束后,就由迁阶的年青苗老司开始上刀梯。从第一把刀开始,一节一节往上爬,一直上到最顶端,然后在上面表演倒挂金钩、大鹏展翅等绝技功夫,并吹动三番牛角号,表示法事成功,考验结束,主持法师承认上刀梯的技术过关。

上刀梯虽然是苗族苗民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苗族人民不畏艰险,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敢精神。这项活动作为一项民俗传统文化,在民俗表演活动中是最精彩的活动。

上刀梯的故事盛行于湘西,在其他苗族地区不是很常见。巫师一般传男不传女,所以在过去,上刀梯的多为青年男子。

图片:素叶

上刀梯这一天,苗山热闹非凡,各个寨子都组织起一个“赶秋队”,选的都是寨子里的能人高手,有玩狮子、龙灯的,有歌师,有苗鼓手,有唢呐手,有舞棍耍叉的后生,有身怀咬红铧口、捞油锅特技的艺人。“赶秋队”一路吹吹打打,嬉笑耍弄着各自手中的器具,往上刀梯的墟场走去。“赶秋队”的前前后后,便簇拥着这个寨子的老老少少。人们穿上最好的衣服,特别是妇女,要穿上绣得最美的花衣裳,扎上最如意的巴裙,头上、耳朵、颈项、肩背、手腕都戴上银首饰,走路时,这些银首饰碰击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把人们的目光统统招去。

上刀梯一般选个宽敞的坪场,立一根四五丈高的木杆,木杆顶插一面*色的旗帜,木杆上横插三十六把长马刀,刀刃向上,为显得严肃庄重,未正式上刀梯之前,刀口都用纸条封着。

当“赶秋队”把坪场挤满的时候,苗家的“三连铳”礼炮就嘭嘭嘭地冲向天空,表示欢庆的活动开始了。耍狮子的就去登那五张重叠起来的苗家木桌;玩龙的去显那“滚地龙”、“飞天龙”的本事;唱苗歌的去围那悠悠旋转的“八人秋”对歌;吹唢呐木叶的、打苗鼓的、舞叉弄棍的,各有一个场所比试。东道主寨子的特技艺人便表演特技。先是捞油锅,将一锅油烧开,舀几团生米浆放入油锅内,待米浆炸熟成油粑粑时,表演者把手伸进油锅,用手把油粑粑捞起,送给周围的人分享。接下就是口咬烧红的犁铧。表演者让人从火堆里钳出一张烧得通红的犁铧,从油锅里舀一勺开油泼到犁铧上,油立刻燃烧起来,油烧过后,表演者用口将通红的犁铧尖咬住,向四周环视。有的表演者还用手将通红的犁铧端起或赤脚踩在通红的犁铧上。最后表演的,便是上刀梯。只见东道主寨子的艺人揭去刀口上的土封纸,赤脚光手,脚踩手攀锋利的刀刃,一级一级地登上去,上到顶尖,掏出一只水牛角,仰天吹响,浑厚的牛角号在山谷振荡,梯下成千上万的人凝神静观。随之,“三连铳”、爆竹、唢呐、锣鼓震天动地响起来,这热烈壮观的场面,不亚于狂欢节。东道主的登梯表演完之后,各寨子“赶场队”中大胆的角色,也就会你一个,我一个接连去攀那刀梯,攀者不甘示弱,观者人声鼎沸。

传说远古时期,有一个跛子后生叫张二郎,父母双亡,兄妹惨死,孤身一人,因饥饿倒在路旁奄奄一息,后被一个姓赵的救起并抚养,因此改名为张赵二郎,以此表示对救命恩人的感谢。后来有一天,一场巨风袭击了山寨,寨子里所有的人被风沙吹瞎了眼睛,人说只有月亮上的露水可以洗这眼睛。为救父老乡亲,张赵二郎决心上月亮取到露水,于是他背一把*伞,来到高耸入云的大树上,将刀一把一把插在树杆上,然后沿着刀梯攀上云天,36天后,只见一把*伞从天空慢慢落下,伞上沾满露水,苗家人用露水洗亮了眼睛,重见天日。而张赵二郎却永远没有回到人间。为了纪念张赵二郎,上刀梯便成了苗家人流传至今。

苗族刀梯的“36”把飞刀,就是来源于苗族的神话故事。在天神斗争时,苗族始祖上天与雷神斗争,因凡人无法上天,便架了个很长的木头架子,到了架子的最顶上后,已经没有地方再上天,所以就又架了座天梯,才过了36道关。苗族人为了纪念始祖这个英雄人物,在重大祭祀的时候都用36这个数字。

·END·

监制/角角

主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李艾家*沙沙

审核/石群方尚欣

更多资讯

持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