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冠猴痘中医药防治疫病有优势 [复制链接]

1#
QQ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2.html

继新冠肺炎奥密克戎变异株、不明原因肝炎之后,最近的猴痘疫情,又让大家再次紧张起来!

传奇君确实要说,这种紧张是有道理的。第一,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消息,截至目前,全球已有二十多个未流行过猴痘病*的国家报告了确诊病例,其中欧洲最为严重。世卫组织通报的确诊和疑似感染猴痘病*的病例已经超过例。第二,世卫组织指出,现有信息显示,猴痘病*已经发生了人际传播,就是人传人,同时随着监测范围的扩大,预计全球猴痘确诊病例还会继续增加。第三,猴痘病*在抗原性、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等方面与天花病*十分相似,既往研究显示天花疫苗接种对猴痘约有85%的保护效力。但是,随着全球天花疫苗接种计划停止,近40年来天花疫苗未接种人群在逐渐扩大,而已接种天花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也随时间逐渐降低,因此猴痘易感人群不断扩大。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对于猴痘病*,大家需重视,但是不必恐慌。首先,猴痘病*是已知病*,不像新冠病*那样在年底之前是人类完全未知的病*。早在年,猴痘病*就已被发现,并且,自年以来,猴痘病*疫情就已在尼日利亚出现较大爆发。其次,传播途径方面,与新冠病*和天花病*经呼吸道传播不同,猴痘病*大多通过密切接触传播。猴痘病*需要先进入人体的血液,经由血液在人体内入侵细胞,因此经由黏膜接触传播是猴痘病*的主要传播方式。这也意味着,在采取一定措施后,这种病*不会像新冠病*传染的那么迅速,可以得到控制。再者,与可以隐匿传播的新冠病*不同,猴痘病*感染者会出现皮肤病变,因此该病*传播时很容易被发现。

综上所述,猴痘病*不会像天花或新冠肺炎那样引发大规模的流行病。况且,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中医药防治疫病更是由来已久。历史上,中医药与天花、鼠疫、霍乱、白喉等瘟疫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对决,在有限的地域和时间内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

近现代以来,中医防治乙脑、麻疹、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等急性传染病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新冠肺炎治愈率明显提高,病亡率显著降低。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使猴痘病*来袭,在坚持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中医药这个中华文明的瑰宝,战胜疫情的进程就可能会加快。

下面,传奇君就带大家对中医药辨治疫病的理论观念进行回顾,希望能够挖掘中医药辨治疫病的精华,寻找古今知识的相融点,做到古为今用,对当前中医药治疗各种新型病*有所启示。

《说文解字》曰:“疫,民皆疾也。”说明很早“疫”就是指很多人同时发病的一种疾病,延伸至今成为传播性很强的一类疾病(即急性传染性疾病的统称),故在描述急性传染病流行的现象时我们仍然会用“疫情”两字代替。

根据疫病的性质,通常分为寒疫、温疫与杂疫三类,这是清代温病学家刘松峰根据前人的认识进行的归纳。所谓寒疫,是指病性属寒的一类疫病,以六经传变为特点;温疫,或称瘟疫,是指病性属热的一类疫病,以卫气营血或三焦传变为特点;杂疫,为“其症则千奇百怪,其病则寒热皆有”,以脏腑气血津液功能紊乱为特点。当然,现在也有因病证属不同的六淫之盛,增加了寒湿疫、湿热疫、湿*疫,应当说也是沿用了寒疫和温疫的命名方式,这样对疫病的病性更加细化。

综合历代辨治理论与实践来看,疫病的诊治用药,不仅要考虑疫邪的性质,更要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调治寒热

中医治病的原则是以证候为基础的,在治疗上当以辨证为原则,以证候为对象,“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故张仲景《伤寒论》所创经方既有散寒方,又有解热方,一直用于治疗各种疫病,特别是一些肺系疫病。除了调治寒热,夹湿者则加以祛湿,风胜者则加以祛风。因为辨寒热是治疗疫病的关键点,故曰“调治寒热”。

2.扶正祛邪

《伤寒论》中蕴藏着大量的治疫理论与方药,其中很多方剂的配伍意义融治伤寒、扶阳气、保胃气、存津液于一体,如桂枝汤、小柴胡汤等,从组方来看,在散寒或解热中时刻不忘顾护脾胃元阳、扶正以抵邪气,充分体现了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此次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以国医大师为代表的一些著名中医专家,他们所拟的各种防治疫病处方虽然药物组成有区别,但基本上均体现了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

3.表里双解

疫病的发展具有由表入里、由浅达深的明显规律,临床表现上也是表里病证同现,故治疗上必须表里双解,并根据表证与里证的偏重而有所侧重。常用于治疗疫证的《伤寒论》方剂很多具有表里双解的功效,如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等至今用于临床治疫,其组方配伍的特色就是使用治表的麻*、桂枝,又用清里的石膏。金元时期刘完素的防风通圣丸,可谓集表里双解之精华,内外分消,通治疫病症见恶寒壮热、无汗、口苦咽干、二便秘涩、舌苔*腻、脉数等表现。民国名医蒲辅周认为:“温病最怕表气郁闭,热不得越;更怕里气郁结,秽浊阻塞……治法总以透表宣膈,疏通里气而清小肠,不使热邪内陷或郁闭为要点。”他的观点充分体现了表里双解的重要性。同样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防风通圣丸被推荐用于那些未能确诊的观察期患者。

4.清解热*

疫病之因,从戾气到*邪,均需驱而除之,故而治疗疫病当清解热*。如治痄腮可予清热解*、清热泻火;治鼠疫予辟秽驱*、清热解*;治丹痧予宣透邪*、清散邪*;白喉予清热泻火解*、疏风解*、散寒解*。这种清解热*之法可用于各种热*之象为主的疫病。对于疫病高烧不止者,则需用发汗退热或通下去热之法,以驱除热*从肌肤或下焦而去,这一点从《伤寒论》治疫诸方中能够体现,如白虎汤、大承气汤、泻心汤、桃核承气汤等。现在很多专家学者,从病*概念出发,临床处方常用大量的清热解*中药,也是本着热*而治。宣肺透表、清热解*的中成药五粒回春丸在临床上就经常被用于治疗小儿麻疹等病*感染性疾病。

五粒回春丸

《中国医学大辞典》小儿万病回春丹方加减。喻药效可以转危为安称回春,一次服量五粒而名。

西河柳、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炒)、蝉蜕、薄荷、桑叶、防风、麻*、羌活、僵蚕(麸炒)、胆南星(酒炙)、化橘红、苦杏仁(去皮炒)、川贝母、茯苓、赤芍、淡竹叶、甘草、羚羊角粉、人工麝香、牛*、冰片。

宣肺透表,清热解*。用于小儿瘟*引起的头痛高烧,流涕多泪,咳嗽气促,烦躁口渴,麻疹初期,疹出不透。

方中牛*、金银花、连翘、竹叶、水牛角浓缩粉(原为犀角)、赤芍、清热凉血解*;麻*、防风、羌活、桑叶、薄荷、蝉衣、山川柳、牛蒡子解表祛风;琥珀、珍珠镇惊安神;麝香、冰片芳香避秽,开窍通络;羚羊角、僵蚕凉肝息风;川贝母、胆南星、橘红、苦杏仁、茯苓化痰止咳,降逆平喘;甘草解*,并调和诸药。全方配伍具有清热解*,解*透疹,化痰息风的功效。

5.补气滋阴

疫病之患,常因正气不足而致,故在病患初期当予补气以扶正祛邪;热*易于伤阴,加上清热化湿之品亦易伤阴,故在疫病发展过程,常见患者气阴不足,病见口渴、汗出,舌红苔少,因此治疗过程中勿忘补气滋阴,以利恢复。此次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新冠肺炎恢复期多以气虚症状为主,气阴两虚也多见,生脉散及其制剂作为治疗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剂被广泛推荐。

生脉饮口服液处方源自张元素《医学启源》中的生脉散方,使用很方便。生脉饮具有益气,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气阴两亏,心悸气短,脉微自汗。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改善患者乏力、憋喘、咳嗽等临床症状。

6.分期而治

疫病从发生到发展,再到后期,总是体现一定的传变与转化规律。现代在诊治疫病上常将其分为早期、中期、重症期、后期,是根据不同疫病的传变规律而确定,治疗上也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实施辨证论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布的诊治新冠肺炎的中医药方法中即分为初期(寒湿郁肺)、中期(疫*闭肺)、重症期(内闭外脱)、恢复期(肺脾气虚)四个不同阶段和不同证型,予以辨证,然后遣方用药。

面对新的病种,不论是新冠肺炎,还是猴痘,虽然当下可能没有治疗疫病的特效药,但中医药在长期与疫病的斗争中留下了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以期在治疗现代传染性疾病中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陈仁寿.中医药辨治疫病的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J].中医合理用药探索,,2:12-17.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