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介绍2个养阴清热的ldquo地黄r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5950.html

导读:今天学习地*配伍*柏/知母、牡丹皮养阴清热,滋阴降火的应用。

地*配伍*柏/知母,配伍牡丹皮养阴清热,滋阴降火。

地*+*柏/知母

三药合用,是一组滋阴降火的常用组合,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证。

阴虚火旺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虚火上炎为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易形成虚火旺盛的表现。

正如《*帝内经》所言:“阴虚则内热。”

阴虚为其本,虚火为其标,阴越虚则火越旺,火越旺则阴更虚,如此循环必使病情加重,因其既有阴虚的一面,也有火旺的一面,如果只滋阴而不降火,则猖獗之火势难以控制;若只降火而不滋阴,则阴液难以恢复。

唯有在滋阴的同时使用降火之品,滋其不足,泻其有余,才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地*配伍知母、*柏,正是针对阴虚火旺之病机,体现滋阴降火之法的配伍。

地*入肝、肾,补养肝肾之阴治本,使阴与阳齐,阴能制阳,虚火自退,即“壮水以制火”。

知母性寒质润,上能清肺金实火,下能滋肾润燥,清中寓补,治阴虚内热证可奏标本兼顾之效。

*柏苦寒沉降,主入肾经而善泻火坚阴,退骨蒸,以治标降火为主,《得配本草》曰:“以*柏补水,以其能清自下泛上之阴火,火清则水得坚凝,不补而补也。”

治阴虚内热证时,*柏、知母每相须为用,以治上炎之虚火为主。

《本草纲目》明确指出了滋阴降火时知母、*柏合用之必要性和机制,其曰:“古书言知母佐*柏,滋阴降火,有金水相生之义。*柏无知母,犹水母之无虾也。益*柏能制膀胱、命门阴中之火,知母能清肺金,滋肾水之化源。

故洁古、东垣、丹溪皆以为滋阴降火要药,上古所未言也。盖气为阳,血为阴。邪火煎熬,则阴血渐涸,故阴虚火动之病须之。”

《药品化义》亦云:“知母与*柏并用,非为降火,实能助水。”

三药合用,地*补不足之阴,知母、*柏清上炎之火,补中寓清,清中寓润,滋阴以培本,降火以清源,培本清源,标本兼顾,共奏滋阴降火之功。

正如《药鉴》谓地*:“下元血虚者,必须用之……尺脉旺者,宜用*柏、知母,则滋阴降火补肾。”

该配伍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虚火上炎、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

善用该配伍结构首推朱丹溪,其曰:“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斯无病矣。

今时之人,过欲者多,精血既亏,相火必旺,真阴愈竭,孤阳妄行,而痨瘵、潮热、骨蒸、咳嗽、咯血、吐血等证悉作。所以世人火旺致此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此疾者百无二三。”

在其“宜常养其阴,阴与阳齐,则水能制火”治疗思想指导下,治疗阴虚火旺证时,常滋阴与降火合用,因若仅滋阴则虚火难清;若只降火,即使火势暂息,犹恐复萌,故滋阴与降火合用,方可两全。

丹溪组方时常将熟地*、*柏、知母作为滋阴降火基本结构,如《丹溪心法》大补阴丸、沉香百补丸、滋血百补丸、虎潜丸、补肾丸均使用了这组配伍,该配伍结构体现了丹溪滋阴降火的治疗思想,被后世广泛运用。

临证时可根据病证需要选择生地*或熟地*配伍知母、*柏。

若阴虚较重,以滋肾益精之熟地*配伍知母、*柏,如《医方考》知柏地*丸;

若火旺较重,或伴有痰阻气滞证时,可选用性寒滑利之生地*配伍知母、*柏,治疗阴虚火旺证时,为突出其养阴作用,生地*宜重用,并明显大于知母、*柏为宜;

如《症因脉治》知柏天地煎以生地*六两、天冬六两、*柏二两、知母二两治疗肾虚阴火之齿痛;阴虚火旺之腰痛,热甚便秘,脉细数躁疾者;肾火上炎之肺热痿软等。

生地*、知母、*柏同用还可以治疗实热证,生地*性寒清热凉血;知母擅清泻肺胃气分实火;*柏苦寒沉降,清热燥湿、泻火解*,长于泄下焦湿热。

合用清热泻火凉血之力增,且生地*可制约*柏之燥,*柏可制约生地*之润,润燥相宜,也为治疗实热证的常用组合。

治疗血崩烦热,脉洪者,可配伍*连、白芍、荆芥、当归、丹皮、地榆同用,如《医略六书》清热地*汤。

治疗肝经湿热,阴囊肿痛,或溃烂皮脱,睾丸悬挂,或便*及下疳肿痛,或溃烂者,可配伍龙胆草、当归尾、车前子、泽泻、赤芍、*连、防风等同用,如《外科经验方》加味泻肝汤。

用于实热证时,*柏、知母可据病情需要,不必兼用,可以酌情用生地*选配*柏或知母;

如《本草新编》所言:“*柏未尝不入气分,而知母未尝不入血分也。*柏清肾中之火,亦能清肺中之火;知母泻肾中之热,而亦泻胃中之热。胃为多气多血之腑,岂止入于气分,而不入于血分耶?是二药不必兼用。”

地*+牡丹皮

生地*与牡丹皮:为凉血活血、清热养阴的常用配伍。

牡丹皮苦、甘,微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神农本草经》曰:“(牡丹皮)主寒热,……除癥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

《本草经疏》曰:“牡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气寒而无*,辛散以结聚,苦寒除血热,入血分,凉血热之要药也。”

生地*甘寒,亦归心、肝、肾经,养阴生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

生地*与牡丹皮均为清热凉血之品,清热中有散血之功,功擅凉血袪瘀,具有凉血不留瘀,活血不动血之特点;牡丹皮善于清透阴分伏热,生地*甘寒质润多汁,凉中又具养阴之功。

二药配伍,牡丹皮清凉透散,热退则有利阴复,生地*养阴生津,阴生则易于退热,相须为用,凉血兼散瘀,清热又宁络,并有一定的养阴之功,共奏清热养阴,凉血活血之功。

常用于热入营血,出现高热,舌绛口渴,身发斑疹以及血热妄行、吐血、衄血等。温病后期余热未尽之夜热早凉、热退无汗,取该配伍活血散瘀之功,又常用于血滞经闭、跌打损伤、瘀肿疼痛、痈肿疮疡等。

针对热入营血证,常伴有血热妄行而出血,血热互结成瘀,热伤营阴等病理变化,生地*、丹皮既可清血分之热,又可活血散瘀,血凉而畅则血易止,生地*还能养阴生津兼顾营阴受灼之病机。

为了加强凉血止血、活血之功,常配伍水牛角、赤芍、山栀子、丹参、三七等药,如《小品方》之犀角地*汤、《医学心悟》之生地*汤。

阴虚血热,吐血衄血,可加麦冬、*芩等,如《景岳全书》清化饮。

温病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骨蒸无汗,可配伍青蒿、鳖甲、知母同用,如《温病条辨》青蒿鳖甲汤。

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常配伍活血之品如当归、骨碎补、红花、乳香、没药、桃仁、川芎、赤芍等,如《证治准绳·疡医》牡丹皮散。

治血滞经闭,常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白芍等同用,如《妇科玉尺》调经汤。

熟地*与丹皮:二药为滋阴泻火的常用配伍。

熟地*甘温味厚,滋肾补阴,益精填髓,为“壮水之主药”(《本草从新》)。丹皮辛苦微寒,入肝肾,又入阴分,能清泄肝肾之相火而退虚热。

《本草纲目》曰:“牡丹皮,治手足少阴、厥阴四经血分伏火。盖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后人乃专以*柏治相火,不知丹皮之功更胜也。”

《本草求真》亦曰:“世人专以*柏治相火,而不知丹皮之功更胜。盖*柏苦寒而燥,初则伤胃,久则伤阳,苦燥之性徒存,而补阴之功绝少,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之用,较之*柏不啻霄壤矣。”

《得配本草》曰:“命门之火,安其位为生生之少火,出其位则为烁阴食气之壮火,是畏火也,非急除不可,川柏、丹皮在所必需。然少火出位,失水之源,用川柏之燥,不若丹皮之辛润,为无伤于真阴也。”

这些论述不仅阐述了丹皮泻相火退虚热功效,还和擅长于治相火之*柏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丹皮虽不若*柏苦寒降火之力强,但药性不燥而“无伤于真阴”,较*柏更宜于相火妄动证。

相火妄动本于肝肾阴虚,肾为水火之脏,相火之源,肝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阴亦虚。

肝肾阴虚,则肝肾相火相对偏旺而生热,故其内热,实乃肝肾阴虚,肝肾相火相对偏旺所致,丹皮仅能治妄动之相火治标,而不能补肝肾之阴治本,治相火时须配伍滋阴药。

正如《本草求真》所言:“丹皮能泻阴中之火,使火退而阴生,所以入足少阴而佐滋补用。”

熟地*为滋补肝肾之要药,能”大补真水”,与丹皮合用,一滋一清,滋阴、泻火并进,熟地*滋阴以治本,丹皮泻相火退虚热以治标,标本兼顾,共奏滋阴泻火之功。

此外,丹皮还能活血,“气香味辛,为血中气药”(《重庆堂随笔》),熟地*味厚滋腻静守,二药相合,一动一静,动静相宜,丹皮之活血可制约熟地*腻滞之性,使熟地补阴而不滞,诚如《重庆堂随笔》所言:“(丹皮)惟入养阴剂中,则阴药借以宣行而不滞。”

由于丹皮既可合熟地*滋阴、泻火并进,又可减轻熟地*腻滞之副作用,故为滋阴泻火之常用结构。常用于肝肾阴虚、虚热内生证。

该配伍结构,以补肝肾之阴治本为主,故使用时以熟地*量远大于丹皮为宜,如《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丸熟地*与丹皮用量比例为8:3;

《辨证录》三仙膏以熟地*5两、人参2两、丹皮1两治疗肾阴不足,虚热内扰之血精,用量比例为5:1。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至阴之品-地*说》,李卫民、邓中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8。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