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贵老中医治疗炭疽病验案
期刊:江西中医药年第1期·11医院*炳初
家父*福贵老中医,年逾八旬,从事中医工作五一余年,专长中医外科。有较丰富的中医外科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中医外科急症,临症不慌,用药果断,疗效显著。现就其运用清瘟败*饮治愈炭疽病案,整理如下
/p>
谢某,男,48岁,农民,宜春市新田乡人,一九八五年五月七日初诊。
患者因与同村五人同宰病牛一头,七天内五人相继发病,医院住院治疗,经检查确诊为炭疽,其中死亡一例。其余谢某等两人求*老用中药治疗。
初诊:患者发病三天,初起仅见右手背肿胀灼热,有少量红色丘疹,未予介意,翌日肿胀迅速扩展至肩关节,局部有多个散在性小水泡,腋窝下淋巴结肿大如李,患肢皮肤呈紫褐色,继而出现高热烦躁,体温℃,头痛脑闷,恶心,时有谵语,大便秘结。舌质深红,舌苔*燥,脉象洪数。*老诊为疫疔走*,治宜气血两清,解*护心。急投清瘟败*饮加减:犀角粉5克(冲服),生石膏60克,生地30克,丹皮10克,赤芍10克,*连10克,*芩10克,栀子10克,银花20克,连翘15克,知母10克,甘草5克,生大*10克(后下),安宫牛*丸一粒(吞服),一日二剂,水煎昼夜四次分服。外用家传清解散,药物:生石膏克,藤*50克,雄*50克,青黛50克,生大*50克,*连50克生*柏50克,六神丸粒。上药共研细末,浓茶水调药涂患肢肿胀部位。一日数次。以保持局部表皮湿润为度。
二诊:服药四剂,大便已通,发热渐退,体温℃,神志清楚,烦躁头痛大减,肿胀消退至腕关节处,舌红苔*,脉象滑数。效不更方,上方再进二剂,一昼夜服完。
三诊:发热退,诸证明显减轻,部肿胀大减,水泡逐渐消退,少数溃破流水。尚感头晕,精神不振,舌红苔薄*,脉象细数,已属邪退正虚,改用益气养阴,佐以清热解*之法调治:生哂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银花15克,连翘10克,*连5克,栀子10克,地丁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温服。外用药如前。
四诊:诸证平息,仅见患肢手背尚有轻度浮肿,部分已溃水泡尚未结痂。停用内服药,外用药加冰片少许,调治一周而愈。
另例苏某,*老亦按上例治法,调治十日而愈。
体会:炭疽属祖国医学疫疔范畴,来势凶,变化快,稍有疏忽即可致命。*老认为:本病为外感疫*之邪,内陷脏腑,扰及营血神明,外证肿胀迅速,皮肤紫褐,广起水泡,形成内外俱急之候。故以清瘟败*饮加生大*、安宫牛*丸清热凉血,解*护心以救里,以生石育配藤*、青黛、六神丸等药,清热解*,泄热消肿以救外,使其内*得清,外*得解,故可奏效。
*老谓本方乃数代家传验方,凡热*雍盛所致疮疡痈肿,无名肿*,虫蛇所伤,投之皆效。
炭炭疽的中医辨证治疗
发布时间:-07-05来源:复禾健康
一、辨证选方
1.疔疮初期
治法:清热解*。
方药:①五味消*饮合*连解*汤加减: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半枝莲10g,银花15g,连翘12g,赤芍10g,丹皮10g,*连10g,*芩10g,生地10g,草河车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②另外服蟾酥丸6粒,分2次吞服。
2.疔疮后期
治法:凉血清热解*。
方药:①五味消*饮、*连解*汤、犀角地*汤三方合并加减:鲜生地10g,紫花地丁15g,野菊花15g,银花15g,半枝莲15g,草河车10g,连翘12g,赤芍10g,丹皮10g,*连10g,生甘草诜;水牛角(先煎)30g。水煎服,每日1剂。②另服:紫雪散4.5g,分3次吞服,或安宫牛*丸2粒,分2次化服。
二、外治法
1.初期:宜消肿解*,用工露膏掺蟾酥合剂或红升丹外敷。
2.后期:腐肉未脱,改掺10%蟾酥合剂。腐脱新生掺生肌散。
雷公保命汤治现代医学中的炭疽病有捷效。
方为:银花三两,蒲公英、当归各一两半,荆芥、防风各三钱,生甘草五钱,水煎服。
方中重用银花、公英,以清热解*;辅以当归,通经活血消肿;再佐荆防疏风达邪,甘草和中解*。
对类似中医疔疮的炭疽病,可谓审证周详之药方。
阳和汤是清代的一部叫《外科证治全生集》的书中记录的方子,里面有熟地、肉桂、麻*、白芥子、甘草、炮姜炭、鹿角胶,它的功能是温补阳气、散寒通滞,主要治疗古代的阴疽病和附骨疽,附骨疽就是现在说的骨结核、骨肿瘤一类的病。疮疡长在外表和阳面都是好事,长在里面的阴疮的病人气血都不足,就要用阳药了。鹿角的阳气最足了,它是旺盛的督脉生出来的,鹿角胶就能补阳和补血。熟地也是补血的,麻*可以提升阳气和强心,肉桂能通阳,颜色发暗说明阳气和营气不通。白芥子可以散结化痰,芥菜子是一味通络药,把姜烧成炭后制成的姜炭,温中而不燥,气血两亏的人用干姜会太燥了,它还有止血的作用,生甘草是用来解*的。只要符合阴疮的症状,这个方子就能治疗现在说的炭疽病、痰核、淋巴结核一类的病。阳疮就用一些清热解*、活血化瘀的银花、连翘一类的药。
文章综合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