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青木讲堂辛丑年第十课王君和他的弓与箭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饮食影响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13572.html

承德市很小,很美。承德市人越来越少,可是有人才。青木讲堂需要各行各业的翘楚来给孩子丰富人生,打开人生多视角多纬度的视野。

王君是弓手,也是制弓匠师。是传统筋角弓制作传承人。本周的专家讲堂请他来给学生讲课。

课前王君老师从家里搬来了很多东西:有明代清代的弓,有竹木弓角弓,有没做完的弓。还搬了个一平方米的大靶子弓架。一个面包车塞满了。给小孩子们讲课也如此认真对待,足见老师的人品和态度。

因为堵车,时间有点晚,王君老师一口水没喝就开始讲。首先讲的是各个朝代弓的不同,明弓小,清弓长。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弓的区别。

古代讲通五经精六艺。六艺其中的射就是指射箭的技术,古代有五射之说,五射指的是白矢、参连、剡注、囊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而后面的御之术中的逐禽左就是在驾驶战车时候从车左射杀飞禽。

王君老师不仅精通弓箭知识,还是名箭手,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一直在研究探索学习恢复古代角弓的制造工艺。

弓人為弓:取六材必以其時。六材既聚,巧者和之。幹也者,以為遠也;角也者,以為疾也;筋也者,以為深也;膠也者,以為和也;絲也者,以為固也;漆也者,以為受霜露也。凡取幹之道七:柘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荊次之,竹為下。

老师很详细的给孩子们讲怎么做弓:

中国制作角弓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可以说角弓是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弓”。传统制作方法使用六种材料:干、角、筋、胶、丝、漆,所谓“六材既聚,巧者合之”。简单地说,角弓弓身主要由三层组成,中间层为木(竹),内弓臂为角,外弓臂为筋,由生物胶(一般为鱼鳔胶)粘合。古籍记载,“三年成弓”,可见每一把优质角弓都凝聚着弓匠的时间和心血。王君做一把弓最少需要一年半。

一把古代战场上使用的弓有多复杂?一般人根本没法想象,只能从成吉思汗弯弓射大雕的诗句中,感受出古代弓箭的魅力。

答案是:取材都要四季进行。

夏制筋,夏天气候温热好去油制作牛筋,就是把牛筋放在墩上捶打;春取角,春天牛儿血气最旺,水牛角最好;冬伐木,冬至伐竹折桑不宜虫蛀。

与此同时,收集熬制鱼鳔,熬制好鱼胶蛋白质极高,作为角弓的粘合剂,冬天切好晾干,不容易腐败。一切材料准备妥当之后,秋合之,秋天不冷不热,湿度正好,秋高气爽时将弓弰弓弝粘合在竹胎上完成弓胎的制作。

第一步,牛筋制作。取出阴干的牛背筋,加入锯末在木墩上砸,将筋丝纤维砸松。然后将砸开的筋丝撕开,撕松,犹如人的头发丝一般细,而且不能有岔头。最后将撕好的筋丝按长度排列整齐,扎成小束备用。

第二步,弓胎制作。将南方竹木锯砍出弓弰,再用木挫精细打磨成型,然后是弓胎制作,将阴干好的竹片打去青皮,打磨出粘合牛角的弧度,将成型的弓胎和弓梢以及望弝粘合,一张弓胎基本成型完成了。

第三步,牛角制作。牛角的选取也比较讲究,必须是水牛,而且耕作年龄在10年以上才算合格。将完整的牛角锯开,把角弓面留下备用,一张弓需要用一对牛角,同样将牛角打磨出与弓胎相互粘合的弧度,最后将磨薄后的牛角粘合在弓内侧,承受和续集开弓过程中的压缩力。这个过程还需要用麻绳把牛角与弓胎勒紧,其过程之复杂,无法用语言描述。第四步,铺筋过程是这样的:将弓体外侧的竹*面打磨刮槽后涂胶,再拿出准备好的牛筋计算好长度,把牛筋用清水清洗浸泡软,最后在特制的铺筋暖房中铺筋,把筋浸泡在温热的胶汤中吸饱胶液,温度极其重要。接着就将浸好胶的牛筋放在梳筋板上梳理平整顺畅,再铺贴在弓体弓外侧梳理压实,承受和续集开弓过程中的拉伸力。

根据弓力的大小,决定铺筋的层数,弓力越大,铺的层数就越多。最后将制作完成的弓反盘静置一个冬天。

王君老师给孩子们讲怎样射箭

下面请看一段古代小说镜花缘文字节选。

《西江月》。后来家父看见道,‘人能依了这个,才算会射,不然,那只算个外行。’今念来大家听听:

射贵形端志正,宽裆下气舒胸。

五平三靠是其宗,立足千斤之重。

开要安详大雅,放须停顿从容。

后拳凤眼最宜丰,稳满方能得中。

刚才紫芝妹妹射的架势,以这《西江月》论起来,却样样都要斟酌。既要我说,谅未必见怪的。即如头一句‘射贵形端志正’,谁知他身子却是歪的,头也不正,第一件先就错了。至第二句‘宽裆下气舒胸’,他却直身开弓,并未下腰。腰既不下,胸又何得而舒?胸既不舒,气又安得而下?所以三箭射完,只觉嘘嘘气喘,无怪心要发跳了。第三句‘五平三靠是其宗’,两肩、两肘、天庭,俱要平正,此之谓五平;翎花靠嘴、弓弦靠身、右耳听弦,此之谓三靠。这是万不可忽略的。以五平而沦,他的左肩先已高起一块,右肘却又下垂,头是左高右低,五平是不全的。以三靠而论,翎花并不靠嘴,弓是直开直放,弓梢并未近身,所以弓弦离怀甚远;右耳歪在一边,如何还能听弦?三靠也是少的。第四句‘立足千斤之重’,他站的不牢,却是我们闺阁学射通病,这也不必讲。第五句‘开要安详大雅’,这句紫芝妹妹更不是了。刚才他开弓时,先用左手将弓推出,却用右手朝后硬拉,这不是开弓,竟是扯弓了。所谓开者,要如双手开门之状,两手平分,方能四平,方不吃力。若将右手用扯的气力,自然肘要下垂,弄成茶壶柄样,最是丑态,不好看了。第六句‘放须停顿从容’,我看他刚才放时并不大撒,却将食指一动,轻轻就放出去;虽说小撒不算大病,究竟箭去无力,样子也不好看。射箭最要洒脱,一经拘板,就不是了。况大撒毫不费事,只要平时拿一软弓,时时撒放,或者手不执弓,单做撒放样子,撒来撒去,也就会了。若讲停顿二字,他弓将开满,并不略略停留,旋即放了出去,何能还讲从容?第七句‘后拳凤眼最宜丰’,他将大指并未挑起,那里还有凤眼?纵有些须凤眼,并不朝怀,弦也不拧,因此后肘更不平了。第八句‘稳满方能得中’,就只这句,紫芝妹妹却有的,因他开的满,前手也稳,所以才中了两箭。但这样射去,纵箭箭皆中,也不可为训。”

王君老师人很实在,讲课扎实,讲了近两小时还意犹未尽,孩子们也听的很入迷,最后相约下次去到老师的弓房参观和射箭,他们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走的时候还要再去摸摸弓看看箭。从此,书院的孩子们心中又种下了一粒种子,引领他们打开另一番天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