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悠久的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我们的中医药文化也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中医药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疾病的治疗上,它还传承着中国的文化。鼠曲草、牛膝、虎杖、菟丝子、龙骨、金钱白花蛇、马齿苋、羊乳、猴枣、鸡血藤、狗脊、猪殃殃等中药名是如此的生动有趣。
金鼠辞旧岁,金牛报春时,“牛”在十二生肖纪年中排名第二,因其憨厚勤劳、默默奉献,所以有许多溢美之词。而中药中,以“牛”命名的药材也不少。
牛*
牛身上最为有名的中药材要数牛*。牛*味甘、性凉,归心、肝经,具有清心豁痰、息风解*、开窍凉血之效。相传在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为邻居治疗中风偏瘫时误拿刚从牛胆中取出的石头当做青礞石服用,没想到病人没一会儿就停止了抽搐,气息平稳,神志清楚。这个偶然的失误让扁鹊第一次认识到牛结石的药效,并因该结石生于牛身上,凝于肝胆而成*,而称为牛*。
水牛角
水牛角为动物水牛的角,可入药。说到水牛角就不得不提另一味中药——犀角。动物药的应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医认为动物药为血肉有情之品,疗效较高。但由于部分动物濒临灭绝,犀角和虎骨在年就已经明令禁止入药,穿山甲在年也禁止入药,用其他中药材代替。现一般用水牛角代替犀角。水牛角功效跟犀角基本相同,具有清热解*、凉血、定惊的功效。只是水牛角作用稍弱,相比犀角用量要加大。
牵牛子
牵牛子是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nil(L.)Choisy或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t的干燥成熟种子,呈橘瓣状,表面灰黑色(黑丑)或淡*白色(白丑),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种脐,微凹。牵牛子味苦,性寒,且有*,归肺、肾、大肠经,具有泻水通便、消痰涤饮、杀虫攻积之效。《本草衍义补遗》曰:不胀满,不大便秘者勿用。药圣李时珍就曾以牵牛子末,皂荚膏为丸给“肠结病”患者服用,一服则大便通利,且不防食,继而神清气爽,李时珍将其解释为“牵牛子能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上下通快矣”。
牛蒡
牛蒡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其叶、花、根、实皆可入药,为药食两用之品,有“蔬菜之王”之称。
中医认为,牛蒡花、牛蒡叶性味甘、凉,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之功,适用于感冒咽痛、咽喉不利等。
牛蒡子又名大力子、鼠粘子,为牛蒡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牛蒡子性味辛、苦、寒,入肺、胃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解*透疹、止痛消肿之功。《本草经疏》言其“为散风除热解*之要药”。
牛蒡根有疏风散热、解*消肿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痈疽疮疥等。《本草纲目》中载有牛蒡“煎苗洗淘为蔬,取根煮曝为脯”,有食疗作用。
牛膝
牛膝,别名怀牛膝,为四大怀药之一,药用部位是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怀牛膝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腰膝酸软,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可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筋骨萎软。怀牛膝作为活血化瘀药,孕妇须慎用,古代常用其下死胎、下胞衣。牛膝还有一个“胞弟”,即同科植物川牛膝,二者有相似的功效,但又各有所长,怀牛膝长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则长于活血祛瘀。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物研究所成立60多年以来,多次深入巴马长寿乡,结合当地原生药食同源药材产地情况,经过多年药理及临床研究,精选天麻、芜活、独活、杜仲(盐炒)、牛膝、粉萆薢、附子(制)、当归、地*、玄参等中药材经过先进工艺提取精制磨研成药,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活血止痛。用于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