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足底热到要泡冰水,这位老中医给解决了 [复制链接]

1#
悦读中医每天11:30推送最新鲜的

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很多人都会有两只脚发凉的烦恼,脚冰凉冰凉的,总也暖和不过来。有脚发凉的人,自然也有脚发热的人,那些被脚发热折磨的人也很是苦恼。徐志瑛教授曾诊治过一个足底发热的患者,发热到需泡冷水,他是怎么痊愈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徐教授的诊治经过吧。

陈某,男,17岁,学生。初诊日期:年5月30日。

足底发热3年余,每晚要用冰水或井水泡冷后才能入睡,每入夏季更为明显,造成足底皮肤干燥,脱皮瘙痒,甚至出现皮疹,疹色红瘙痒,平时咽痒咳嗽,面色青晦,夜寐不安,容易发脾气,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少,脉细滑。

脉证合参:肝经郁热,与肾不能相互制约,水火不能相济,心火时扰神明,神不守舍。时而虚风内生,肝脾不和,生血藏血不足,无力濡养肌肤。

治则:清肝火,养肝阴,平肝安神。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加减。

处方:焦山栀、川*连各6g,淡竹叶、银柴胡各9g,粉丹皮、炒当归、白茯苓、制香附、姜半夏、炙白薇、旱莲草、广郁金、潼蒺藜、白蒺藜各12g,女贞子15g,夜交藤、合欢花各30g。7剂,水煎两汁,分服。

6月6日二诊:足底发热有所改善,仍用凉水泡脚,足底仍痒痛、见水泡,咳嗽已解,夜寐不安,面色稍改善,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银柴胡、淡竹叶各9g,制玉竹、女贞子各15g,夜交藤、合欢花、桑椹子各30g,炒当归、白茯苓、制香附、姜半夏、炙白薇、旱莲草、广郁金、肥知母、川续断、潼蒺藜、白蒺藜各12g。7剂,水煎两汁,分服。

6月13日三诊:足底发热明显好转,基本不泡冷水,夜寐仍不安,面色趋于正常,能与人交流,脾气较前好转,皮疹仍发,时红痒出水,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银柴胡、淡竹叶各9g,炒当归、制香附、炙白薇、女贞子、旱莲草、肥知母、浮萍各12g,制玉竹、粉丹皮、紫草、水牛角各15g,土茯苓、桑椹子、百合各30g。7剂,水煎两汁,分服。

6月20日四诊:病情基本稳定,夜寐不安改善,足底红疹仍发,已无水泡,开始结痂,时而瘙痒,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银柴胡、淡竹叶各9g,炒当归、制香附、炙白薇、女贞子、旱莲草、肥知母、浮萍各12g,粉丹皮、制玉竹、紫草、水牛角各15g,土茯苓、桑椹子、百合各30g。14剂,水煎两汁,分服。

7月4日五诊:足底发热基本消失,夜寐时不安,面色正常,时心烦,皮疹仍发,量已减少,无水泡出现,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阶段性脉证合参:肝经郁热解除,肝阴仍未恢复,水火仍有不济之象。

处方:水牛角、制玉竹各15g,防己、荆芥、淡竹叶各9g,生*芪、浮萍、紫草、茜草、苦参、女贞子、旱莲草、粉丹皮、肉果各12g,川*连6g,肉桂3g,生薏苡仁30g。7剂,水煎两汁,分服。

7月11日六诊:足底发热未再发生,皮疹时有,夜寐不安,较前明显改善,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缓。

处方:水牛角、粉丹皮、制玉竹、生枳壳、茜草各15g,焦山栀、淡竹叶、银柴胡各9g,川*连6g,肉桂3g,炒当归、炙白薇、女贞子、旱莲草、肉果、浮萍各12g,生薏苡仁、百合、合欢花各30g。7剂,水煎两汁,分服。

7月18日七诊:足底红疹基本未见,夜寐仍不安,有时烦躁,有时面部烘热,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银柴胡9g,焦山栀、川*连各6g,粉丹皮、制玉竹、生枳壳各15g,肉桂3g,合欢花、夜交藤、百合、炒枣仁各30g,炒当归、白茯苓、浮萍、广郁金、紫贝齿各12g。7剂,水煎两汁,分服。

8月3日八诊:面烘热已解,夜寐不安,较前改善,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生*芪、粉丹皮、制玉竹、生枳壳各15g,防己、五味子各9g,炒当归、生地*、熟地*、白茯苓、泽泻、柏子仁各12g,淮山药、生薏苡仁、夜交藤、合欢花、紫丹参、桑椹子、仙灵脾各30g。14剂,水煎两汁,分服。

8月18日九诊:睡眠改善,能入睡6小时左右,足底热和皮疹未再出现,面色正常,无烘热,纳、便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滑。

处方:生*芪、淮山药、生薏苡仁、夜交藤、合欢花、紫丹参、桑椹子、仙灵脾各30g,防己、五味子各9g,炒当归、生地*、熟地*、白茯苓、泽泻、益智仁、柏子仁各12g,粉丹皮、生枳壳、制玉竹各15g。14剂,水煎两汁,分服。药后如无不适可续服。

本案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失调,中医采取的是审证求因。因患者正值发育之时,当肾气渐充,天癸将至,然却心、肾两脏失于平衡,肾之水火不能相济,上下分离,上出现髓海不充,神不守舍,虚火循经而下,到达足底;中则肝气疏达失司,肝肾又难制约,所以治疗先以丹栀逍遥散合二至丸清肝经郁热,再加用交泰丸交通心肾,并合百合煎调节五脏,终达临床痊愈。

治疗这种疑难病证,医者一定要条理清晰,一步一步来,方能解除患者病痛之苦。

徐志瑛教授擅长危重疑难病证的诊治,一百例医案,让你了解徐教授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

点击封面了解更多,扫码免费试读

徐志瑛教授潜心临床五十余载,精研《内经》《本草经》《伤寒论》等经典,旁及历代诸名贤之著述,学识广博,经验丰富。在此期间,她从基层做起,在生与死中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抢救急危重症的本领。同时她以中医理论融汇新知,提倡中西汇通,在疑难病治疗中屡创奇迹,留下了大量可资借鉴的医案。本书初步选取其中一百例危难重症病案,并对其系统整理,除保留各案患者详实病情资料外,还由徐志瑛教授及其嫡传弟子对病案的病理情况、治疗原则、用药思想等进行深入剖析,真实、完整地反映了徐氏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本书可供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管理人员参考,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往期精彩回顾▼上半身怕热、下半身怕冷,要想到这个方

流鼻血、牙龈出血、尿血……该止血8法出场了

咽痛、便秘、水肿、痛经,这味“消肿圣药”统统搞定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徐志瑛治疗危重疑难病案一百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徐志瑛编著凌红羽整理),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