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松多杰向客人介绍牛角弓。
制作牛角弓。
9月22日中午,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铁岭路的一家民族商品店里格外热闹。这家专售传统弓的小店迎来了特殊的客人——国际射箭联合会秘书长汤姆·迪伦和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李大卫专程前来参观。
51岁的奥松多杰是商店的老板,也是县上唯一一个会做整张牛角弓的人,他做的弓常常受到世界各地弓箭爱好者的夸赞。
尖扎县素有“民族射箭之乡”的美誉,当地每个家庭都有弓,男儿都会射箭。由于对弓箭非常感兴趣,奥松多杰很小的时候就跟伯伯接触弓箭制作。
奥松多杰告诉记者,有一次给弟弟做弓,没选好木料,弟弟一拉,弓就断了,自己羞愧万分,于是又向伯伯请教,经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制作,才做出质量不错的弓。
“24岁那年,我跑去拉萨做生意,结识了一名叫次成的做弓的藏族汉子。”奥松多杰说,那时他租住在次成家,业余时间帮次成做弓。“次成做弓不为钱,而是为了一种神圣的信仰,这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震撼,萌生了回家做弓的想法。”奥松多杰说。
“朋友的一句话似一盆凉水浇醒了我。”奥松多杰说,年过年回家,一个朋友告诉他,尖扎被称作“射箭之乡”,可连一把弓都买不到,做弓的老人去世了。为了给家乡争口气,奥松多杰将自己的汽车交给弟弟,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一把质量上乘的弓。自此,他决定放弃生意,专心做弓。
“公司刚起步的时候挣不着钱,人也累,想过放弃,但对弓箭情有独钟、难以割舍,我选择了坚持。”奥松多杰说,牛角弓的制作非常繁琐,选材、打磨、铺筋、做成半成品、阴干、调试、成品,每一个步骤都要细心,一个步骤出错,就会前功尽弃。
据了解,一般做出一张弓约需半年时间,而且牛角弓的成本比较高,比起做生意,挣钱少了很多。“原材料稀缺也是问题。”奥松多杰说,45到70厘米的牛角很难找到,10个人一个月才能在福建的牛场找到对水牛角,成品牛筋更是难寻。
“因为砸筋和撕筋是非常困难的,砸筋的时候需要先阴干牛筋,再砸散,然后用手撕牛筋,很少有人可以掌握砸筋和撕筋这个技术。”他说。
奥松多杰做弓很用心,他做的弓质量好,韧性强,口碑极好,吸引了中外许多买家。
奥松多杰的品牌越做越大,而他心中永远存着一份痛:奥松多杰的儿子在6岁时不幸被电击,失去了胳膊,日常生活难以自理。
从儿子身上,他看到了残疾人生活的艰辛,于是自己开车在县里找到一些残疾人,免费教他们做弓的零件,然后买下这些零件。
如今,奥松多杰的牛角弓已经不仅仅是体育用品,他们还开发出了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牛角弓,作为旅游产品等。
“我希望公司可以扩大规模,多办一些残疾人或下岗工人的培训,教他们做弓,也希望政府可以重视传统技艺,不要让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丢失。”奥松多杰说,他是黄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牛角弓有了一大批海外“粉丝”,美国、德国、西班牙、韩国等国的射箭爱好者都在奥松多杰这里预订牛角弓,等待两年后赴青海尖扎取弓。牛角弓扬名海外,无疑让奥松多杰更加坚定传承这一古老又充满魅力的传统文化的决心。
作者:纳玉堂李占轶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