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榕城福州掠影 [复制链接]

1#

我第一次去福州是在四月份。那时的天气已经很暖和了,福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多雨。

刚下火车,走出火车站,落雨如注。虽然不是天天下雨,可是雨伞是必备之物。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有一天夜里,听到雨打芭蕉,很有意境。阴天的时候,比较舒适,一旦晴天,虽然刚交四月,天气很热。

福州的街头有很多大榕树,所以福州又称“榕城”。那些高大的老树,遍布在街道两旁,垂下青阴,遮住头顶的阳光。榕树和一般树木不太一样,除了绿叶青枝,还有长长的须根。须根随风摇曳,像长髯的老者在细雨微风中诉说流年沧桑。

榕树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的是福州国家森林公园的“榕树王”。这是一株不长须根的红榕,和福州街头常见的榕树不同。

它被称为“榕树王”,那它为什么被称为“王”呢?因树冠为福州榕树之首,所以称“王”。据说有千年的历史,其实是多年,不是名符其实的千年树王。

大树高约20米,树围约10米,需六人合抱,树冠遮天蔽日,面积达多平方米。有时候,在历史面前,人会显得很渺小。在古树面前,我也会有这种感觉。它们的生命穿越了比人的寿命长得多的年轮,它们并不说什么不朽。

榕树王

福州森林公园树木森森,竹木林立,流水悠悠,小舟轻扬,山色岚烟。在公园里,可以散漫游走,这里看不到如织的人流,有也是三三两两,听不到人声鼎沸,倒是有鸟鸣盈耳。

福州森林公园

福州的绿化率很高,空气清新,感觉可以大口大口饱吸。这里不收门票,坐车也很方便,是休闲的好所在。

说过了榕树王,福州还有一处不能错过的步行街——三坊七巷。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建筑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有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也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三坊七巷

我到步行街的时候,已是下午,只是匆匆浏览,浮光掠影看一番,没有时间盘桓淹留。

衣锦坊是“三坊”中的第一坊,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是第二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顾名思义,这里因历代出名儒而闻名,确实也是名不虚传。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有个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自明清直到民国,人才辈出。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就居于此。这三处都以历史和名人被人闻知。

说了三坊,我们再说七巷,杨桥巷在杨桥路上,杨桥路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这里是林觉民冰心纪念馆。房子不大,甚至给人的感觉比较局促。

纪念馆里有《与妻书》的原文,还有林觉民和陈意映的塑像,复原的卧室。但是那篇让人荡气回肠的《与妻书》,让这里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

林觉民故居

这封书信里,林觉民把革命者的豪情大义(“吾牺牲百死而不辞”《与妻书》)和对家人的柔肠牵挂(“故惟日日呼酒买醉《与妻书》)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决绝是为了天下苍生,“为天下人谋永福”(《与妻书》)。

作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据说林觉民被捕之后,总督特别感慨:“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当时水师提督下令去掉林觉民的镣铐,并给以座位,甚至林觉民想吐痰时,他都要亲捧痰盂过去。

行走在这里,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种凭吊的意味。

严复故居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黄巷与衣锦坊东西相联。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小黄楼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

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三坊七巷周围有近50条公交车线路,可以根据您需要游览的地方公交车。

现在的三坊七巷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古代建筑,多有翻修,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临街的店铺很多,不过总体上感觉很穿越,建筑是古代的;人流是现代的。到了三坊七巷,除了游览,还可以吃到正宗地道的鱼丸和肉燕。价格公道,吃几个就饱了。还可以边走边吃,路上有桌椅可以休息。到了福州锅边糊也不可不吃。

福州小吃锅边糊

福州的很多风景区都是免费的,这些风景区虽然都不大,但是都极有特色。可能是福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缘故。

尽管面积不大,但是在细节上都很下工夫,空间利用得很好,无一处不精致。

于山风景区和三坊七巷挨得很近,这里景色清幽,背阴的山石上覆满了青苔,可能和这里温润的气候有关,公园里满是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有据可查的从宋代以来的就有多处。还有宋、元、明、清、民国、现代以及无法考证年代的,在这里会感受到文化的悠久。

风景区里的白塔和乌塔遥遥相对,被称为“黑白二塔”。

在风景区的万象亭旁,就是有名的戚公祠,这是为了纪念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而建的。

据传戚继光当年在此大败倭寇,在福州庆功,喝醉后睡在一块石头上,现在那块石头还在,被称为“醉石”。

福州还有一种小吃叫“光饼”,也和戚继光有关系。光饼中间带有穿孔,据说当时行军作战,为了方便,系在脖子下面,饿了就吃,吃上去比较硬。

福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最有名的为“福州三宝”——脱胎漆器、纸伞、角梳。

福州非遗

牛角梳用起来的确不错,纸伞可以作为纪念品。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三宝”,与寿山石雕、软木画又称为“榕城三绝”。

福州当地的地域文化保留得很好,乡间的结婚仪式也保留了以前的仪式,喜娘(司仪)用福州话又说又唱,很有特色。

福州整体的生活节奏比较慢,街上的行人不紧不慢,就像那里温润的气候,不温不火,不急不躁。这里青山叠翠,溪水潺湲,鸟声啁啾,人和自然很和谐地融在一起。在这里,人是悠闲自在的,人是自然的点缀而不是自然的侵略者。

福州俯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