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个医院医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原文刊发于-10-20《北京日报》第1版
原标题:北京“摩雅”李桓英
编者按
在祖国百废待兴的五十年代,李桓英教授毅然放弃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厚待遇,离开自己的亲人,投身祖国,与党和人民共甘苦。她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地探索,在我国首开先河,对麻风病高发区开展开放性治疗,创造性地应用联合化疗法,使麻风病人从牢狱般的封闭环境中解放出来,为数以万计的患者解除了疾患,把我国的麻风病治疗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李桓英教授高尚的道德风范和精湛的医术令人敬佩,她是中国优秀医务人员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学习她热爱祖国人民,献身医学科学事业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啊——啰——”
每当李桓英听到这动人的歌声,都禁不住心潮激荡。20年来,李桓英把她的情,她的爱,都洒在了那个美丽的地方——祖国西南云贵川的山山水水。那里的凤尾竹认得她,那里的红土地熟悉她,那里的麻风病人更忘不了她。傣族、苗族、壮族、白族、哈尼族的麻风病人们,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教授亲切地称为“北京来的大‘摩雅’(医生)”。
曼南醒过去是位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的一个麻风寨。那里的热带雨林像别处一样青葱挺拔,傣家少女的身影格外婀娜,但是在一座座竹楼里,一个个火塘边,却曾经生活着许多痛苦的麻风病人。
年,改革开放头一年的春天,李桓英来到这里,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啊:一个个麻风病人面目恐怖,眼瞎脚烂,疾病造成的神经麻木使他们烤火时手被烧焦了都不知道疼。傣族老人刀建新,曾上过大学,五十年代还当上了勐腊县县委副书记。可他得了麻风病后,为了不传染别人,只能打起铺盖,搬进了麻风寨,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手指、脚趾一点点烂掉。还有一位姓哈的老汉,早年丧妻,既当爹又当妈,才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当了小学校长,老汉却因患病被迫搬进了麻风寨,从那以后老人就再也没见到儿子。后来老人的眼睛瞎了,但他每天依然站在寨口,向着儿子来的方向久久张望……
绿水青山枉自多,“文革”中中断麻风病防治而带来的这一切使李桓英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对寨里人说:“我一定带着药回来,带着更多的‘摩雅’回来。”
年过半百的李桓英开始向“不治之症”麻风病挑战了。20年来,她走遍了云贵川3省17个地区的59个麻风病高发县。海拔多米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她去过;中缅边境最偏僻的阿克老寨,她也去过。她的足迹踏遍了一个又一个村寨,一座又一座竹楼。
麻风寨大多地处深山野岭,许多地方根本没有路,进寨往往靠独木舟、独木桥,连小伙子都感到艰难,别说当时已经年过半百、并患有严重腰腿病的李桓英了。有一次独木舟行到河中突然翻船,看到李桓英落进湍急的水中,大家十分紧张,没想到李桓英被救上船后却幽默了一把:“放心,我胖得像皮球,浮在水上,沉不了。”年李桓英去四川西昌,汽车翻越雪山时突然打着滚掉进了十几米深的山沟里,等李桓英苏醒过来,只见皑皑白雪上留下了一片殷红的鲜血。那一次她的锁骨和3根肋骨都骨折了。别人劝她别再去了,可她仍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她豪爽地说:“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
李桓英真是忘了自己,心里装的全是事业和麻风病人。多年来一直跟着李桓英防治麻风病的云南医生杨军清楚地记得,李桓英第一次进麻风寨:“居然不戴手套,不穿隔离衣,而且还与麻风病人握手呢!”这个举动在当时简直是不可想象的。那时候人们对麻风病十分恐慌,得了麻风病就得躲进深山老林,与世隔绝。解放前麻风病人更被称作“琵琶鬼”,被人活埋、火烧、水淹。解放后由于科学知识不足,进入麻风寨的外人也都是全副武装,如临大敌。而北京来的大“摩雅”李桓英却坦然地向麻风病人伸出手去。她还弯下腰,仔细地替麻风病人检查身体,并将病人的鞋子脱下来,摸摸里面有没有砂粒。有个老人不愿意吃药,李桓英就亲自给他倒水,端到面前。李桓英的助手翁小满大夫感动地说:“一个北京来的大教授,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的高级官员,能做到这些,太不容易了。”
今年77岁的李桓英是在上海上的大学,在美国得的硕士学位,在英国进修的热带病,又在瑞士当了7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年因为心向祖国,她拒绝了世界卫生组织下一届5年的任期,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瞒着在海外定居的家人,只身回来了。几十年来,她的工作不是停留在实验室、大医院,甚至也不是在大城市,而是在艰苦的崇山峻岭中,在最需要她的麻风病人身边。近年她共为我国争取到了国际社会万美元的支持和15部汽车,全都送到了防治麻风病的第一线,而自己始终两袖清风,潇洒一身。
岁月流逝,如果说李桓英初去麻风寨是出于对病人的同情和医生的责任心的话,那么现在她已和那里的人民结下了亲人般的感情。李桓英去曼南醒,乡亲们怕大“摩雅”摔跤,早早就去垫路,守候在寨口。有时还扎彩楼、放鞭炮,把大“摩雅”接进村。他们还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礼品酸角果、紫米招待李桓英。吃着乡亲们的粗米饭、煮南瓜,李桓英的心完全和麻风寨的人民融化在一起。她已把祖国的西南边陲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献给了那里的人民。
傣家有一句老话:“麻风病能治好,水牛角也扳得直”,现在这话已成了历史。李桓英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使勐腊县47位麻风病重病人全部治愈了。继而她率先进行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早期发现病人的特别行动计划使我国成千上万的病人获得了新生,复发率仅为0.03%,大大低于国际卫生组织1%的标准,使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目前全国的麻风病人已从七十年代末的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李桓英为此当选为云南劳动模范,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第七届麻风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席。她是该组织中唯一的中国人,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
令李桓英难忘的日子来到了,南醒村被摘掉了麻风病的“帽子”。在庆祝大会上,县长宣布:南醒村更名为曼南醒。治愈了的刀建新含着热泪说:“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鬼,大‘摩雅’又把我们从鬼变成人。”在“咚咚”的象脚鼓声中,傣族人民围住了李桓英,为她穿上鲜红的傣家裙,戴上芬芳的鲜花环,道一声“北京来的大‘摩雅’,您辛苦了!”
一个新生的村寨诞生了,一个幸福的村寨出现了。听啊,美丽的歌声飞起来了:
“是您给我爱,
爱向我走来,
爱是友谊的珍珠,
爱把我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