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诊治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675193886405345&wfr=spider&for=pc管仲有一位宠爱的妾室名叫婧,她是锺离人,精通文学,智慧过人。齐桓公好色,每次出行都必定带着姬妾随行;管仲也带着爱妾婧一同前往。一日,管仲率军出南门,大约行走了三十多里路到达峱山,遇见一位山野农夫,穿着粗布短衣,戴着破旧的斗笠,赤着脚,在山脚下放牛。此人一边敲击牛角一边唱歌,管仲在车上,察觉此人非同寻常,便派人送去酒食慰劳他。农夫吃完后说:“我想见相国仲父。”使者说:“相国的车队已经过去了。”农夫说:“我有一句话,请务必转达给相国,这句话就是:‘浩浩乎白水’。”使者追上管仲的车队,将农夫的话转述给管仲。管仲听后茫然不解,便询问妾室婧。婧说:“我听说古代有《白水》一诗,其中有句:‘浩浩白水,儵儵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此人大概是想要想出仕为官。”管仲立即命令停车,派人召来农夫。农夫将牛寄放在村中一户人家,随使者来见管仲,他长揖而不跪拜。管仲询问他的姓名,农夫回答说:“我是卫国的山野之人,名叫宁戚。仰慕相国您爱才重士,才不畏艰难跋涉至此,却无由自荐,只好为村人放牛罢了。”管仲询问他所学的知识,宁戚对答如流,管仲感叹道:“豪杰埋没于泥土之中,若无人引荐,何以显达?我军大部队在后,不久将经过此地,我将写封信,你拿去呈给国君,必会得到重用。”管仲当即写好信并密封,交付给宁戚,二人分别。宁戚仍旧在峱山下放牛。
齐桓公的大军三日后到达,宁戚依旧穿着粗布短衣,戴着破斗笠,赤着脚,站在路旁,毫无畏惧之色。桓公的车驾将近时,宁戚又敲击牛角唱起歌来,歌中唱道: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听到歌声感到奇异,命人将宁戚带到车前,询问他的姓名和住处。宁戚如实回答:“我叫宁戚。”桓公问:“你只是个牧夫,怎能讥讽朝政?”宁戚说:“我乃小人,怎敢讥讽?”桓公说:“如今天子在上,我率领诸侯服臣于他,百姓安居乐业,草木沐浴春光,如同尧舜之世,你为何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这不是讥讽是什么?”宁戚说:“我虽为村夫,未见过先王之政,但曾听闻尧舜之世,十日一风,五日一雨,百姓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所谓‘不知不觉,顺应天意’。如今世道纲纪不振,教化不行,却说是‘舜日尧天’,这确是我等小人所不能理解的。又听说尧舜之时,百官正直,诸侯归服,除去四凶而天下安定,他们不言而信,不怒而威;而今您一举兵宋国就背叛盟约,再举兵鲁国就被劫盟。战争不断,民力财力耗尽,却说‘百姓乐业,草木沾春’,这又是小人不解之处。我还听说尧放弃自己的儿子丹朱,将天下让给舜,舜又避让到南河之滨,百姓纷纷去追随他,他才不得已即帝位;而今您杀兄夺国,假借天子之名号令诸侯,我又不知这与唐虞时代的禅让有何相同之处?”
桓公大怒:“匹夫出言不逊!”喝令斩首,左右上前捆绑宁戚,正欲行刑,宁戚面不改色,毫无惧意,仰天长叹:“夏桀杀了关龙逢,商纣杀了比干,现在宁戚要与他们为三了!”隰朋奏道:“此人见势不趋炎附势,见威不惧,非寻常牧夫,望君赦免!”桓公怒气稍平,遂命释放宁戚,对他说:“我不过是试试你,你确实是位贤士。”宁戚于是从怀中取出管仲的书信,桓公拆开一看,信中大意是:臣奉命出师,行至峱山,得遇卫人宁戚。此人非寻常牧夫,而是当世有用之才,望君留用自辅。若弃之不用,使他被邻国重用,齐国将追悔莫及!桓公问:“你既有仲父的书信,为何不早些呈给我?”宁戚说:“我听说‘贤君选择贤人辅佐,贤臣也选择明君而辅’,若您厌恶正直之言,喜好阿谀奉承,以怒色待我,我宁死也不会拿出相国的书信。”桓公听后大为高兴,命人以后车载宁戚同行。当晚扎营休息,桓公急命人准备礼服冠帽。寺人貂问:“君索衣冠,是要封赏宁戚吗?”桓公说:“是的。”寺人貂说:“卫国离齐国不远,何不派人查访他的底细。若他果真是贤人,再封赏也不迟。”桓公说:“此人胸怀宽广,不拘小节,恐怕在卫国时有些小过失。若查访得知他的过失,再封赏就不光彩了;若因此放弃他又太可惜了!”于是,桓公在烛光下,拜宁戚为大夫,让他与管仲一同参与国家大政。宁戚换上礼服冠帽,谢恩而出。
本故事讲述了宁戚通过智慧与勇气,在齐桓公面前展露才华,最终得到重用,成为齐国重臣。宁戚虽为山野农夫,却胸怀大志,才学出众,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他的故事体现了古代士人追求理想、勇于自荐的精神,也展示了齐桓公作为明君,能够不拘一格、重用贤才的胸怀。同时,故事中也反映了古代政治生态的复杂性,以及士人在乱世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艰难与智慧。
——记于.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