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漫说中医刮痧王守富专栏潇湘晨报 [复制链接]

1#

刮痧,是运用刮痧器具在体表的一定部位刮拭,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刮痧法是以中医经络皮部理论为基础,其机理在于通过对十二皮部的良性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整脏腑机能的作用。

刮痧器具

刮痧器具主要是刮痧板,一般用水牛角或玉石材料制作而成。此外,也可使用边缘光滑、洁净、易于手持、不易损伤皮肤的日常用具,如铜钱、汤勺、瓷片、苎麻等。为了润滑皮肤,使得刮痧板能在皮肤上顺畅移动,而不致损伤皮肤,刮痧时常以刮痧乳或刮痧油为介质,也可选用石蜡油、红花油、麻油等介质。

刮痧的要领

刮痧方法

一般按先头面后手足、先腰背后胸腹、先上肢后下肢的顺序,逐步操作。刮痧方向一般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方向刮拭,并尽可能拉长距离。对于下皮静脉曲张或下肢肿胀者,可采用由下向上的逆刮法。

刮痧部位

通常每个患者每次选3-5个部位,每个部位刮拭20-30次,至皮肤出现潮红、紫红色等颜色变化,或出现丘疹样斑点、条索状斑块等形态变化,并伴有局部热感或轻微疼痛。两次刮痧之间宜间隔3-6天。若病情需要缩短刮拭间隔时间,亦不宜在原部位进行刮拭,而应另选其他相关部位进行操作。

刮痧力度

刮痧时用力要均匀,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根据患者体质和刮拭部位,应选择不同的刮拭力量。其中,小儿、年老体弱思者,以及面部刮拭,用力宜轻;体质强健患者,或脊柱两侧、下肢等肌肉较为丰满部位的刮拭,用力偏重。

出痧和痧象

出痧,是指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亦即指“痧痕”。其机理是通过刮蹭,使皮肤下毛细血管破裂,淤血渗透到皮肤中,造成皮下淤青,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可持续数天并缓慢吸收。

身体健康者,给以适当的刺激量,一般不会出现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身体轻松。凡经络循环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根据痧象可判断病情:若出散痧,颜色浅淡,说明病情偏虚;若出痧较多而且点大成块,呈现紫色等,说明病情偏实。刮痧过程中,需手法轻重结合,使痧慢慢透发出来,以减轻疼痛,称为透痧。

刮痧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刮痧疗法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疾病,如感冒、气管炎、呃逆、呕吐、便秘、腹泻、泌尿系统感染、昡晕、失眠、头痛、落枕、急性腰扭伤、痛经、经期发热、急性乳腺炎、中暑等。此外,刮痧还可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强身。

禁忌症: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浮肿、极度虚弱或消瘦者,以及血小板减少性疾病、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有出血倾向者,应禁用本法。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烧伤、体表肿瘤、皮肤溃烂,或急性外伤、创伤部位、新近手术疤痕部位、骨折未愈合处等,不宜直接在病灶部位刮拭。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