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角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醉美西江苗寨 [复制链接]

1#

西江苗寨是世上现存最大的,较好保留了苗族旧俗的苗民聚居地,其祖先上溯至蚩尤,从远古的九黎部落至三苗至近现代,从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至贵州雷山西江,蚩尤遗脉历经战火及各种变迁,通过五次大迁徙避移到这僻远山区散落成如今的18苗寨。六百多年前西氏族姓的苗民迁移至此时,向另一族姓的土地所有者讨得现居地西江因此得名,江通讨的意思。西江苗民从服饰上分属长裙苗,苗民先祖为避祸大都选择与世隔离的僻陋山区,带着典型的氏族部落特征。房屋背山而建前面支柱形成吊脚,山脚人家为避地面湿气架空底层,或堆杂物或蓄养家畜家禽,形成吊脚楼这一独特建筑景观,是穿斗式歇山顶结构,有很高的木工工艺水平。苗家堂屋外往往设连廊木座供歇息用,女孩靠坐其上或刺绣或家常俗称“美人靠”。

偏远苗寨保留着古老的氏族部落农业文明传承,寨子里各设寨头管理寨务,18寨里又选出族里德高望重者担岗族长作为族群的精神领袖。农事是农业文明最基本的活动,苗民们选取精于稼穑和时令节气的农业好手任活路头,何时播种插秧由他定夺。相较于丰收节的盛大隆重庆祝,春播只是活路头私人隐秘的奠告,半夜里祈告了上天和先祖取得风调雨顺的首肯和祖先的佑护,活路头悄悄携秧苗出门在田里插上第一把,就算为整族的丰收奠了根基,其余寨民才可陆续春种。倘若有人先于活路头插了第一秧,则是坏了规矩传统是要被谴责和处以米斤肉斤责罚的。

早年苗民自给自足纺纱织布缝衣纳鞋的劳动锻造了其精湛的织染手艺,令苗族刺绣及蜡染工艺举世闻名。不仅仅是女工织染,巧手的银匠打造精美的苗族银饰也令人眼花燎乱,苗女从头到脚亮瞎人眼的银饰无论从造型到工艺都自成一派蔚为壮观。似乎苗族生活以女人为中心,男男女女的劳动成果最终汇聚成女人华彩盛装的苗服和环珮闪亮的银饰,给人一种华贵大气母仪天下的派头,用小伙伴常用的一句话“气场方圆十公里”形容盛服苗女丝毫不觉夸张。

苗年节是相对隆重的节日,一般在丰收后的九、十、十一月,杀猪宰牛以为庆贺,虽也燃放炮竹却与汉族驱邪迎春内涵不同,他们在苗年除夕凌晨放炮竹开正门,意即迎龙入门护佑一家安宁并保一年风调雨顺,此外还有吹芦苼跳民族舞的活动。青山绿水廊桥吊脚楼,色彩斑斓的苗服银光闪闪环珮叮当的银饰,年轻的少男少女,芦苼广场的欢歌劲舞,是苗年灵动妙曼的风景。而每13年一次祭祖的牯藏节最为隆重,传统牯藏节从启动到结束需四年时间后改为三年:第一年选出五名鼓藏头作为节日筹备组并举行“招龙”“醒鼓”仪式,龙是苗家信仰的水牛龙,主管着风调雨顺代表着美好生活,招龙大典由“鬼师”主持,神秘的咒语、法器、法术和仪式不可或缺闲杂人等不可观看。

醒鼓仪式相当于向先祖提前恭呈请柬;第二年牯头们做接鼓仪式类似于奥运圣火传递,将鼓从上任第一鼓头接至新任之家,同时采伐制新鼓所需树木;第三年正式开始,仪式主寨方各户盛情准备装点寨子恭迎客人不必多说,节前一天客人牵牛担酒鸣炮入寨,主人盛情延请入寨并举行敬神仪式;第一天举行斗牛活动;第二天宰牛祭祖,凌晨三点宰牛场四面火把如织,场中央立一深埋土里呈X交叉的巨型木架,牛被人群簇拥而入将牛角架上X交界上,在鬼师做法后牛主的姑表亲执斧敲击牛头致死,而后牛主扯出牛舌插入预先备好的利木以免到阎王处告恶状。牛头砍下后在场中排放同时各户献祭一块熟猪肉以供奉先祖。那之后十余天活动丰富多彩,先有唱苗族方言的歌师们到鼓头家唱祭祖歌。祭祖歌分几章涵盖祖先征战、迁徏和不屈不挠创造新生活历程等内容,时空跨度豪放气势恢弘感情浓烈。接下来分别是向祖先敬献牛角、跳芦苼跳铜鼓、青年游方(一种独具特色的相亲活动)投火把、背水养鱼、抹花脸…等系列活动,直到半月后将单木鼓抬入石窟封藏牯藏节才算圆满完成。

苗家米酒、三色糯米饭和酸汤牛肉是不可错过的美食。观景台看完斑澜夜景下到白水河畔,两岸霓虹水榭人流如织,这时往往隐现出阵阵热情欢腾的芦苼亲吻耳鼓,循了这欢乐的韵味会追踪到两户苗家餐厅。伴随芦苼曲的还有四位苗族待客的侍者,将四个一套的特制酒碗层层叠架,最上端酒碗里的酒经碗嘴流下直到客人嘴上的最后一只碗,客人从这只碗里喝完所有的酒,这叫高山流水。伴随客人喝酒的除芦苼曲外还有四侍用苗语演绎的酒歌。喝完酒苗女会挟一筷菜送到贵客口边,客人张嘴却又不给他咬着从而逗乐,同时另一苗女扭腰甩臀撞击客人腰部令他接不准食,反复数次送入客口,高山流水的敬酒仪式才罢。早来在白水河畔悠然信步,听晨起欢闹的雀鸟,望水里揉鳞似的云彩,嗅水汽充沛的新风…此情此景心思不惮而定。转街吃一块现打的糍粑或者来一碗三色糯米饭,这便是极好的享受了。

寨门口环站着迎送宾朋放歌的苗女,用苗语演绎着他们的殷殷热情,也延续着苗族人的坚韧和追求,在山谷里渐远渐淡。四面来客足音渐杳而巍巍雷公山一站千年,俯视着星星点点万家灯火,潺潺白水河应和着祝酒歌。加上婉转的芦笙、深重的铜鼓,汇集成浓墨重彩的历史音符,盘桓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余韵悠长经久不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